为核潜艇进军做准备? 中国水下滑翔机首次观测印度洋
▲网上流传的中国094战略导弹核潜艇。(图/翻摄自大陆网站)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自主研制的「海翼」水下滑翔机,日前顺利完成国家海洋局在印度洋的首次观测任务。由于水下滑翔机本身具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此次观测将有助于解放军加强对印度洋水文资料的掌握,以便未来执行各项军事行动,因此格外受到关注。
《中新网》报导,这是中国水下滑翔机第一次在印度洋的成功应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指出,此次由1台1000米级「海翼」水下滑翔机执行任务。该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12月11日在东南印度洋布放下水,开始执行剖面观测。2018年1月2日,该滑翔机到达预定回收地点,出水位置与正在附近作业的母船相距只有1公里。「海翼」在连续工作23天当中,共计航行距离705公里,获得190个剖面数据。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通过调节自身浮力和姿态以实现在水中滑行,并对水体信息进行收集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因此它的问世本身就带有浓浓的军事意味。由于印度近年不断扩充水下力量,建造出2艘战略核潜艇和1艘常规潜艇,以期能控制印度洋,因此中国此次的行动势必引起印方的注意。
▼1000米级的「海翼」完成中国水下滑翔机第一次在印度洋的成功应用。(图/翻摄自中新网,下同。)
另一方面,随着这次印度洋观测任务的成功,也宣布「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圆满完成2017年的所有海上观测任务,共计实施23台次应用,海上累计观测天数529天,海上观测距离1万2600多公里,安全回收率达100%。据了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经过10多年的自主研发,已推出浅海、深海等不同型号的「海翼」水下滑翔机近30台套。
回顾2017年该系列水下滑翔机创造不少重大成就。3月,「海翼7000」最深下潜6329米,打破过去由美国保持的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世界记录;7月,12台「海翼1000」在南海开展中国最大规模的集群组网观测应用;10月,「海翼1000」创造91天续航时间和1884公里续航距离,使中国成为全球第2个具有跨季度的自主移动海洋观测能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