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尼渔夫捞到陆水下滑翔机 北京想干嘛

中国科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8月23日在「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中,透过视讯连线,展示研制的「海翼水下滑翔机。(中新社

一名印尼渔夫最近捞到与众不同的渔获,从外观看来,它似乎是中方的水下滑翔机。而在近两年间,印尼海域至少还发现了另两具就算不相同,但也十分相似的水下滑翔机。

据「战区」(The War Zone)网报导,这发现令人怀疑,北京是不是想秘密在水下调查南海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而对穿越相关海域的中方潜舰来说,这些资讯可能特别有用。

据说这位名叫沙鲁丁(Saeruddin)的渔民是2020年12月20日在南苏拉威西(South Sulawesi)省的塞拉亚群岛(Selayar Islands)附近捞到这具水下滑翔机。接着他把这「渔获」交给当地警方,而警方再转交给印尼军方

据印尼detikNews新闻网报导,这水下滑翔机前端有感测器阵列,如果不算后端地天线或感测器,全长还不到7.4英尺(近2.3公尺)。而推特用户@Jatosint则率先指出,它酷似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起码从2014年起就开始使用的「海翼」水下滑翔机。

而「海翼」系列有300米级,1000米级和7000米级等多种不同作业深度的滑翔机,可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2017年时,7000米级水下滑翔机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6329米,打破了由美国缔造最大下潜深度6003米的世界纪录

外形来看,水下滑翔机构造简单:圆筒状机身上有一对翅膀尾椎还拖着长长的天线。它没有螺旋桨推进装置,是靠自身的浮力驱动,而机腹内装有类似鱼鳔油囊。此外,机腹内的电池可以前后移动。当滑翔机要下潜时,「鱼鳔」就缩小,浮力也减小,同时电池向前移动,让整体重心前移,水下滑翔机头部就会向下滑行。

而借由翅膀的帮助,在下降过程中,会产生向前的推力,这样滑翔机就有了水准方向上的速度。而需要上浮时,「鱼鳔」就会鼓起来,浮力增大,同时电池向后移动,这样就会抬起头向上滑行。水下滑翔机靠这种驱动方式,只需要在调节电池位置和「鱼鳔」时耗费少许电能,因此续航力很长。

中方曾宣称,「海翼」能在海中超过30天,并下潜近4英里(6437公尺)。中科院公开利用「海翼」来进行海洋研究,它的传感器测量诸如海流强度、方向、水温含氧量含盐度资料。而包括军方在内,也常用这类无人潜航器在世界各地进行相关调查。

2019年12月时,「向阳红」6号科学考察船在东印度洋布放了12具「海翼」水下滑翔机。而中科院说,它们最后共潜航了超过1.2万公里。尽管中方并未说,有任何水下滑翔机遗失,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初的报导说,布放的是14,而不是12具水下滑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