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被「种族分类」… 学者:挑起国族情绪好打压中文?

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标准让人质疑「挑起本国、外国种族情绪?」(图/Vladimir Pustovit/flickr)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教育部公布最新的「学科标准分类」,但爆出「中文华文」的风波,让许多学者痛批是「把自己当外国人在教吗?」教育部也紧急修正草案,将台文、中文、华文独立分类,但仍保留「本国语」与「外国语」的类别,跟国际标准分类不同,也让人质疑「是不是又想挑起国族情绪?」

这次修改学科分类,教育部表示是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2013),但在语言学类中,ISCED是分成「语言学习(Language acquisition)」、「文学与语言学(Literature and linguistics)」、「其他语言( Languages not elsewhere)」;对照教育部公布的第5次修正学科标准分类,却是分成「外国语文学类」、「本国语文学学类」、「其他语文学类」,让人不解。

▲中文、台文、华文的差别已经确立,但却有本国、外国的差别。(图/视觉中国CFP)

有学者就质疑,分类成这样,那「其他文学类要放哪里?」虽然在ISCED的语言学类底下,的确有「第二语言」、「外来语言」的分类,文学与语言学底下,也有母语的分类,但单看分类根本没办法直觉的辨识;不过教育部的细类中,将翻译学类归于外国语,并新增华语文,也算符合ISCED规范,至于归类在文学与语言学类底下的比较文学等学类,教育部则没有明显的分类。

如果参看教育部对「本国语」的简介,中文是「中国语文等之研究、文学、创作、应用人才」,华文是「培育国内外华语文教学、推广、实务应用之人才」,台文是「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言等之研究、文学、创作、应用人才」,完全没有提到比较文学等类;学者就质疑,这样硬要用国族来分辨学科,跟联合国到底有什么关系?「是用政治来干扰文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