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佳音》为什么惯性称「汉人」而非「唐人」?

翁佳音》为什么惯性称「汉人」而非「唐人」?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爱传媒翁佳音专栏】老番讲近代初期台湾史的漳潮泉语系族群时,到今天还是惯性用「汉人」,偶而用「华人」,婉谢被劝导改用「唐人」之词。并不是顽固,或自以为是,而是到了这种年纪,还是让老番能保留一点求学过程中的一些认知吧。

老番脸书曾提过日语「唐(から)」不一定专指中国,荷兰等西方洋人与珍奇之物,日语也写作「唐人」、「唐物」。总之,日语的「唐」,是「外(国)」。回到台湾历史现场,日本时代,「唐人tn̂g-lâng」在《台日大辞典》解释为:「支那人、民国人」,与「本岛人」、「高砂族」相对存在。换句话说,日本人编辑的辞典里,台湾(人)不称自己「唐人」,而是为叫台湾以外的「中国人」之用语。

千万不要骂这是日本帝国殖民地统治的他者观,大清帝国时代的汉语方志虽然一开始说「番呼汉人曰唐人」,可是至迟在十九世纪初就跟日本时代一样的讲法:「台(人)呼内地(人)为唐人」、「台湾人称内地曰唐山、内地人曰唐人」,「台人……又呼内地人为唐山郎」。「唐(山)人tn̂g(-soann)-lâng」,已变化为外人,若有此历史知识,就不难知为何战后「本省人」会叫「外省人」「阿山仔A-soann-á」了。国族认同,虽有变化与撕裂,仍有绵延之处。

至于老番讲「汉人」,其实也不是啥太阳底下新事。最近上课准备一段,却因视迅无法讲到。是Anthony Reid的A History of Southeast Asia: Crtical Crossroads,书中序言再提醒学生,民族称呼常因时代而有变化,例如越南主要民族的京族,到十九世纪还是自称「汉人」。没错啊,越南人一样也自称「华民」,称别人蛮夷,当然跟台湾一样,称后来由中国移民到越南的,为「唐人」。呴呴,研究台湾史,若配合长期东亚‧东南亚史,会更有趣啊。

作者为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着有《解码台湾史1550-1720》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