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民的声音?

刘性仁

台湾民主发展过程中,民主是一个好东西政治人物名嘴们常把人民声音民意挂在嘴边,但什么是人民的声音?在没有精确的民调及统计数字作为根据前,人民的声音常是代表自己所主张意见及声音、想当然尔的意见以及一种与我群相异皆非人民的声音之见,人们往往将自己的认知及主张放至最大,将不同意见者妖魔化或曲解化,这种自尊大的心态,使得人们在应用代表人民声音时,是那么地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任何公共政策议题只要搬出民意,好像就有其理性合法性,但什么是民意?能够有足够代表人民的声音?而不是只有我的主张才是正确的,核四议题便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没有人不希望非核家园,更没有人不关心核能安全,但如果精确地探知人民的想法,倾听人民的声音,就不乏发现这其中还充满了学问,这背后有相当多的问题亟待朝野沟通、拥核及反核者之省思

马英九总统日前特别邀请新阁揆江宜桦等府院党高层寓所会谈,就年后重大政策及工作重点交换意见。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议中,马英九期许府院党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指示三方建立政策沟通平台,并按议题成立专案小组,加强联系沟通,以避免政策失焦,沦为在野党单一声音。马总统并多次重申「没有核安就没有核四」,国民党的一贯政策主张就是核四要完工,但必须确保核安才能商转,并将朝稳健减核、逐步朝非核家园方向迈进,新北市朱立伦市长亦持此种看法;而民进党却只强调反核,却对未来要不要限电?电价是否调整等完全避谈?

究竟拥核是多数人民的声音?还是反核才是多数人民的声音?公投是解决疑问的方式之一;拥核要做到何种程度?反核后又该以何种为替代方案?其产生后遗症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澄清,恐怕核四议题终将难以成为定局

在野党这些日子以来,包括民进党高层先进常挂在嘴边之人民的声音,究竟是真的台湾多数的声音?还是代表绿营的声音?如果以反对马英九个人的民调类推适用为人民的声音,为何马英九还是当选?民进党还是在野党?这其中吊诡之处,实在值得深入研究

由在野党口中常听到人民的声音,若不经理性及科学数据来看,其实是相当奇怪的,在野党何以代表主流人民的声音?为何许多公共议题往往都只是听到一方的声音?既缺乏公共论述的空间,也没有朝野沟通的善意,显见朝野沟通仍须加强,必须捐弃成见,为长治久安的台湾着想,为后代子孙负责。

总之,谁能代表民意?谁又是主流声音?没有科学精确的民调或数据支持,实在很难代表民意,每一个人只能当自己的主人无权代表其他人,马英九不能、民进党也不能,人民的声音随着不同议题而有所波动及改变,是相当正常之事,因此当从政治人物及名嘴口中抛出民意时,恐怕我们必须警觉其背后的动机,冷静思考这是否是真正多数人民的声音?这也正是公投及选举所代表的民主价值之所在。

作者刘性仁,北市,博,中国五权宪法学会成员。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