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錢人」迷思750》買保險或0050累積退休金效果差很大 遺產節稅僅適合1類人

民众若想要规画最适合自己的退休方案,得找到「对」的专家。示意图/ingimage

前一阵子,有位保险业务员向笔者推荐一种「利变终身寿险+即期年金险」的组合方案。简单来说,保户先是年缴一笔利率变动终身寿险的保单,并可以在选定的退休年龄(例如直65岁开始),转换成一张该公司的即期年金险(保费就是利变终身寿险当年度所累积的解约金)。

之后,保户可以定期领取一笔固定金额的年金(若宣告利率,大于原保单预定利率,保户还可增额领取),一直到保户109岁时。且万一保户在「年金保证期间(依不同年龄而定,最低18年、最高52年,年龄越小,保证期间越长)身故,未领取的年金,还可以透过「贴现」的方式,给付给保单的身故受益人(可不列入被保险人遗产中计算)。

老实说,这样的「利变终身寿险+即期年金险」的组合,的确可以打动许多为退休规划做准备,也同时有节(遗产)税考量的退休族。因为,现阶段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推出「即期年金险」。

也就是说,假设民众想要安稳退休(每月领取固定生活费),就非得透过这样「利变终身寿险+即期年金险」的组合才行。但是,经过笔者找来其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与试算,得出以下几大重点,值得有退休规划需求的民众细细参考:

用保险累积退休金效果最差

首先,买保险所累积退休金的效果最差(所花的钱最多,但累积退休金的结果,并没有比较好)。从「每月可领金额固定(3万元)」为例,买保险是「每期投入金额(假设累积期是20年)最高的选项。

以这张「可转(即期)年金」的利变终身寿险为例,其在第20年保单年度的解约金是887万6538元(保险公司就是以此为基础保费,去帮保户买一张同公司的即期年金险),其年缴保费却高达43万3994元。

但是,假设同样以「民众64岁末,要累积到同样887万6538元的退休金」为例,去投资代表台股投资的0050 ETF为例,20年的年化报酬率在6%之下,每年定期定额的金额,只需要24万1305元;如果年化报酬率为8%,则每年定期定额的投资金额,就只需要19万3972元(请见下图)。

当然,买保险有其赢过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的优点,那就是在累积保单价值准备金的期间,万一被保险人不幸身故,由于保险死亡理赔金,不用计入被保险人的遗产中,对于高资产族群来说,是有满大的「节(遗产)税」吸引力。

遗产节税 视个人状况不同

只不过,「有没有节(遗产)税需求」,还得视不同状况的人而定。举例来说,假设投资人单身、无父无母,且没有小孩及其他需要扶养之人(无「扣除额」可以自遗产总额中扣除),身故时也没有其他资产。依照目前(113年度死亡)遗产赠与税法的规定,也还有最低1333万元的免税额得以扣除,遗产净额都还未达到需要课遗产税的门槛。

其次,不买年金的资金运用将更为灵活,且可能领的金额还更多。即期年金险虽然有「每期金额固定」,且还有「保证领取期间」,甚至是「可将保证期间内可领年金总金额『以贴现方式解约或借款』」的做法。对于过去因为年金险在进如给付期后,无法解约或提领的保户来说,等于是提供了他们「资金运用更为灵活」的解方。

但实际上,手中握有一笔近900万元退休金的民众,透过购买即期年金,就一定是最佳选择吗?恐怕也未必。以目前的投资理财工具来说,除了购买年金险外,还可以采取「存本取息的银行定存」、「购买固定配息的美国公债」,甚至是「一边提领每月3万元生活费,另一边继续投资」的方式(请见下表一)。

注1:https://www.tcb-bank.com.tw/personal-banking/deposit-exchange/deposit-rate/time-deposit-calculation

注2:因为美国公债没有45年期,所以本例是以10年期约3.8%与30年约4%折衷计算(https://hk.investing.com/rates-bonds/usa-government-bonds)

经比较后可以发现,透过「存本取息的银行定存」、「购买固定配息的美国公债」的方式,民众在109岁时,手中还继续握有近900万元的本(现)金。但相对的,其每月可领金额就会低于3万元。

假设民众真要从「活的越久,领的越多」及「每月领取金额最高」的角度来看,最佳的解决方案是「自行投资累积最多财富,之后每年提领42万元(等于每月可领3.5万元),余额继续投资0050」。

因为在当事人109岁之后,手中还握有2700多万元资产。且更重要的是:就算退休后,报酬率是以「单利(6%)」计算,45年后的所剩本金,还是有1280多万元(请见下表二及表三)。

注1:「要保人≠受益人」的人寿保险及年金保险给付中,属于死亡给付部分,一申报户全年合计数在3,330万元以下者,免予计入基本所得额;超过3,330万元者,其死亡给付以扣除3,330万元后之余额计入基本所得额

注2:「要保人≠受益人」的人寿保险及年金保险给付中,非属死亡给付部分,应全数计入基本所得额,不得扣除3,330万元之免税额度。

注3: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tax-info/understanding/tax-saving-manual/national/individual-income-tax/6xKrvGR

注4:假设年化报酬率是6%

注5:就算报酬率是以「单利(6%)」计算,45年后本金还是有1280多万元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资金在当事人身后,都会全数列入遗产总额中计算。笔者会建议有此高资产节税需求的族群,最好对此及早因应才是。否则,日后将会被课最低10%的遗产税税率。

再者,目前并没有「利变寿险直接转即期年金」机制。这档「利变终身寿险+即期年金险」的商品组合,并不是由保险公司,主动帮客户在预定的退休年龄,自动转换成一张即期年金险。而是要透过「契约变更」的方式操作。

也就是说,保户如果自己不主动申请契约变更,而原先的保险业务员「可能早就不见了」。而当保户「根本忘了这张保单存在」之际,原先打好的退休规划算盘,恐怕就完全「帮不上忙」。

遇到不对的专家 恐无助退休理财

以上笔者写了这么多的交叉分析,想要跟读者分享的最大心得是:首先,商品有一好,就没有两好。有些商品的优点,可能正好是其他另一种商品的缺点。举例来说,假设单纯资产累积的效果,定期定额投资绝对是「完胜」任何保单的。

如果单纯只考虑资产传承与节税功能,当然保险是非常好的一个工具。但买昂贵的终身寿险,也并非唯一解方。也就是说,想要投资与节税得兼,又不用买很贵的保单,也还是有其他解方的。关于此,笔者将会另外写专文介绍。

更何况,每一张保单,都有最高投保限额。特别是年龄大、体况一定会较差的人(通常也是资产最多者),可能承保的机率也不会太高。再加上国税局是采取「实质课税原则」,只要趸缴保费、大额投保或重病投保等情形,都有可能被追税及罚款。

其次,如果遇不到「对」的专家,也不可能获得最佳解决方案。也就是说,民众想要进行最适合自己的退休规划方案,但却只认识保险业务员或银行理专,铁定不会得到对民众来说,「成本最低,但整体报酬率最高」的最佳解决方案。

其理由很简单,保险业务员只懂保单,也只会推荐保单给民众;至于理专,其所被银行所赋与的工作内容,也就只是销售手边正在「架上」的投资标的。至于民众未来退休后,现金流如何规划及处理,并不在他们的考量之内。

以上两点心得,值得有心做好退休,以及节税规划者特别留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