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管人生卡關1/健保推移除鼻胃管試辦計畫 醫界點困境

医界呼吁台湾已是高龄社会,被装置鼻胃管病人一定愈来愈多,但生活品质却因此低落,政府应加以重视此困境。图/本报资料照

国内每年20万名住院患者,因中风、失智等疾病引发吞咽困难被装置鼻胃管,其中约8万人插管时间逾3个月,这些长期使用鼻胃管的「象鼻族」,几乎直到死去为止,才能卸下鼻胃管,等于临终前毫无尊严可言。医界呼吁,台湾已是高龄社会,年长者逐年增加,被装置鼻胃管病人一定愈来愈多,但生活品质却因此低落,政府应加以重视此困境。

依卫福部2021年统计,国内住院病人装置鼻胃管比率平均约10%,65岁以上鼻胃管插管率更达18%,机构住民插管比例更高,每年累积50万人因短期或长期的医疗需求,需要使用鼻胃管;健保署统计,去年至今年10月国人被插上鼻胃管患者前5名患者,分别为肺炎、新冠肺炎、失智症、败血症、泌尿道感染。

高雄市立小港医院院长郭昭宏说,鼻胃管喂食病人以中风、失智、癌症等为大宗,主要是维持病人足够的营养,此类病人吞咽功能不佳,鼻胃管喂食可以避免呛咳、吸入性肺炎。对于家属及照顾者来说,喂食也更有效率,但就临床观察,约2至3成鼻胃管留置病人,经训练、努力有机会脱离鼻胃管。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副院长、吞咽团队召集人李雅玲表示,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在进食时,食麋容易流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许多家属希望病人维持营养,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机会,选择放置鼻胃管。

健保署医医务管理组组长刘林义说,患者留置鼻胃管,十分不舒服,为让患者获得完整的营养,去年6月启动「成功移除长期留置鼻胃管并恢复经口进食」试办计划,针对插管时间逾3个月的慢性病人,在医疗机构协助下顺利拔管,并维持一个月经口进食,每人次奖励3000点,共投入3900万元,预估每年约1.3万名病人受惠,截至今年10月,申请案件为299件。

「一年多来,成功移除鼻胃管,申请健保给付200多例,这数字出乎意料的少。」郭昭宏说,凸显试办计划仍有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目前健保给付条件为鼻胃管留置3个月以上病人,但此类病人咀嚼功能退化,不利往后拔管,对照顾者来说,从管灌快速到亲喂费时,这是「由奢入俭难」增加拔管困难,呼吁健保署应放宽鼻胃管留置1、2个月后移除病人,也能给予给付。

刘林义指出,推动试办计划,将给予健保给付。而计划推动初期,为顾及病人安全,给付规定较为严格,如今上路1年多,将会重新检讨,目前正在收集各界意见,预计明年第一季举行专家会议讨论,各界若对于放宽给付对象都有共识,最快第二季就会上路。

李雅玲表示,移除病人的鼻胃管,需要医疗团队、家属等各方面配合,临床上也曾遇过移除病人鼻胃管后,家属仍无法照顾,又再插回的个案;经过多年推广安宁疗护,政府应积极推动吞咽适能,让家属及病人更接受移除鼻胃管,获得更有人性的照顾,最后可以舒服的进食或安宁的吃到最后,有尊严的离开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