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新曙光!新黏合疗法重塑再生力
北医附医骨科部运动医学科医师吴家麟(左)与北医大助理教授翁培钧(右)以创新的材料设计,成功开发出以几丁质盐酸盐和氧化葡聚糖组合的注射式组织胶。(图/北医附医提供)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治疗新曙光!半月板破裂是少数横跨老中青三代的膝部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运动员及老年人,连国际球星内马尔、楚奥特都曾深受其苦。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研究团队研发特殊的「注射式组织胶」,未来若能应用于临床,将为半月板损伤治疗带来全新突破,相关研究已在今年发表于知名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期刊》。
北医大医学系骨科学科副教授、北医附医骨科部运动医学科医师吴家麟表示,半月板是膝盖内侧的2块半圆弧形软骨,主要作用是消散膝盖载荷力、吸收震荡,跑步或跳跃时有缓冲作用。半月板破裂是膝关节常见问题,尤其在运动员和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北医附医研究团队研发出特殊的注射式组织胶,未来若能应用于临床,可望为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带来全新突破。(图/北医附医提供)
吴家麟说明,半月板破裂分为创伤性与退化性。创伤性是在负重压力下扭转膝关节的角度,如短时间更改冲刺方向、急停、急跳等动作,常见于从事足球、棒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年轻人,巴西足球巨星内马尔,就曾在比赛中因前十字韧带和半月板破裂暂离球场;美国职棒大联盟球星楚奥特,更在今年球季内2度遭遇半月板破裂,导致赛季无法上场。
退化性半月板破裂则常见于年长者,主要是因退化性关节炎等疾病造成半月板磨损严重,受到轻微外力时破裂或自发性破裂,属于渐进式损伤,破裂位置与形状较不固定且复杂、不易修补。
吴家麟表示,小范围的半月板破裂,部分病人可自行恢复,但若范围较大,膝关节可能疼痛、肿胀、无法伸直,需考虑部分半月板切除或修补;半月板后角根部破损,恐导致膝关节退化及提早老化,可能需要置换人工关节。
吴家麟指出,传统经胫骨隧道缝合术是目前常用于半月板后角根部破损修复的方法之一,能减少破裂处位移,但对于半月板后角根部严重撕裂缺损病患较不理想。为此,2018年开发腘肌腱移植重建技术,使用其他部位肌腱进行重建,有助保持修复结构稳定性,但最大承载力与康复计划也须审慎评估。
由于半月板的修复在临床上仍有挑战性,吴家麟手术时发想,现行可以组织胶水黏合撕裂的伤口,同样原理或许可尝试运用于半月板的修复,便与时任运动医学科研究员、北医大助理教授翁培钧展开相关研究,以创新材料设计,成功开发出以几丁质盐酸盐(ChitHCl)和氧化葡聚糖(DDA)组合的注射式组织胶。
吴家麟表示,此款组织胶在进行动物模型实验时,展现出极佳的组织黏附强度和细胞相容性,明显提升半月板组织的再生能力,研究结果也显示,组织胶在膝关节负重条件下能有效维持胶体结构,避免因肿胀而导致黏附失效。研究团队希望此技术能尽快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半月板破裂病人带来治疗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