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岩斷裂掀保育兩難 學者:事件具重要意義

东北角海陆网红景点「象鼻岩」鼻子被海浪打断。图/瑞芳区公所提供

瑞芳深澳渔港象鼻岩惊传断裂,再掀自然景观究竟要透过科技冻结,还是顺应自然的议论。基隆野鸟学会2018年曾提案将象鼻岩列为自然纪念物,却因周边有许多私有土地,被部分在地民众反对,如今不敌大自然的力量归于尘土,各界不胜唏嘘。

文史工作者、国立台北教育大学社发系兼任助理教授萧文杰表示,自然景观消逝固然可惜,却也再次证明大自然力量难以抗衡,观光人潮消失只会是短暂现象,事件具教育意义,仍可做好规画,成为自然教育场所。

瑞芳深澳岬邻近深澳渔港,拥有媲美野柳的海蚀地形,当年因深奥电厂设置议题,反让周边象鼻岩、酋长岩及海蚀地形再次翻红,成为热门打卡景点。

2018年「野柳地质公园是否指定为自然地景」及「象鼻岩是否指定为自然纪念物」两案被提到新北市政府自然地景及自然纪念物审议会审议,最后仅野柳案通过,象鼻岩因私有土地众多等因素,并未顺利被指定为自然纪念物。

萧文杰表示,台湾保护自然景观一直分为两派,他举野柳女王头脖子愈来愈细为例,就有一派认为应该要用科技方法冻结,另一派主流想法则认为应该顺应自然,他认为「保护什么」,政府单位应该要先弄清楚。

萧文杰说,大自然风化力量就是如此不可逆,这次象鼻岩事件换个角度来看,反而是很重要的教育机会,人跟土地的互动过程就是要尊重自然,象鼻岩珍贵在于它的自然现象,而不是因为长得像象鼻,是民众反思的重要机会。

他坦言,对新北观光短期确实会有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可以从新检讨各地政府对自然景观保护的态度与观念,搭配周边的山海景色,加上周边还有保育动物游隼等栖息地,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场所。

东北角海岸的象鼻岩被海浪打断前的样子。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