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2侧都画人行道 挨轰浮滥设置
台北市八德路2段218巷内道路两侧都画了标线型人行道,遭议员柳采葳质疑是为冲政绩浮滥设置。(台北市议员柳采葳研究室提供/杨亚璇台北传真)
前台北市长柯文哲视邻里交通改善计划为重要政绩,北市议员柳采葳发现,八德路2段218巷内,道路两旁竟都出现标线型人行道,几乎没有人在走,质疑是为了冲政绩浮滥设置。北市交工处回应,车道宽度够才增画标线型人行道,会再了解民众需求做评估。
建设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是近年北市交通政策主轴,其中邻里交通改善计划,更被柯文哲视为是任内重要政绩之一。
柳采葳根据资料指出,台北市2014年底仅有310条标线型人行道,自2015年8月起大力推动邻里交通改善计划,透过画设标线型人行道,改善行人通行安全,柯市府8年内暴增1677条,截至去年底总数达1987条。
她表示,部分巷道因路幅狭窄、路面高低差等因素,无法全面布设实体人行道,因而设置标线型人行道,以提升行人专用步行空间,达成人车空间分离,不过,有民众投诉说,八德路2段218巷内两侧均画设标线型人行道,但实际使用的居民根本不多,令人质疑有为了冲政绩浮滥设置之嫌。
柳采葳强调,画设标线型人行道原为美事一桩,她也非常支持,但建设步行城市的过程必须是渐进式,须顾及当地居民需求,许多已画设的标线型人行道流于形式,几乎没有看到路人行走,或被遍寻不着停车格位的汽机车停放在标线型人行道上,最终只是沦为市府政策提款机。
她建议,市府未来规画、画设标线型人行道时,应考量当地民众实际需要,兼顾行人行走和居民停车需求,并检讨已画设的标线型人行道提出改善计划,如此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对此,交工处管制设施科长江长恩回应,八德路2段218巷为单行道,东侧标线型人行道已画设多年,西侧红线经邻里交通改善计划检讨,因为车道宽度足够,所以才再绘设标线型人行道增加行人空间,市府政策尽可能维护行人权益,了解民众需求后会再评估标线型人行道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