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展示“童趣·童游”
图为上世纪70年代,香港儿童向流动图书车借康乐棋练习棋艺。(图片由展览主办方提供)
童年是人一生难忘的记忆,童年的玩乐方式是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呈现。香港历史档案馆2月25日起举办《童趣·童游:香港儿童玩乐点滴》展览,展出档案馆馆藏的历史档案、照片和视像资料,让观众了解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香港的儿童福利政策、儿童娱乐设施和儿童的娱乐方式。展览分《日常儿乐》、《游乐空间》、《小区童乐》三个部分,既唤起了香港市民的共同记忆,重温当年闲童趣童心,也反映出其间香港的社会发展变迁。
上世纪50年代,香港儿童人口上升,相应的社会服务、玩乐设施的需求随之增长,但那时香港社会尚未普遍富裕,儿童多自制玩具,瓶盖、折纸、糖盒都是玩具,“麻鹰捉鸡仔”“何济公”等是人人都玩的游戏。60年代以后,香港为儿童兴建游乐场地,并组织各种儿童活动。香港制造业起飞,成为玩具王国,到了80年代,儿童自制玩具几乎消失,芭比娃娃、卡通玩偶、组合玩具等流行。
回归后的香港特区政府于2018年成立了儿童事务委员会,将保障儿童权益视为施政重点之一。儿童事务委员会通过制定政策和推动落实,帮助儿童健康成长。(邰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