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84年!台发现新种「泰雅钝头蛇」 无毒黄眼超迷你

▲台师大生命科学系研究游崇玮(右)、副教授林思民(左)团队发现新种泰雅钝头蛇」。(图/记者杨佳颖摄)

记者杨佳颖/台北报导

台湾钝头蛇有三种!由师大生科系研究生游崇玮、副教授林思民组成的研究团队10日发表世界新种「泰雅钝头蛇」,并在近日刊登于英国发行的国际期刊动物文稿》(Zoological Scripta)。林思民表示,台湾钝头蛇可以说是「可爱蛇」,眼睛大且无毒,而这个案例不但成为史上第一次由台湾人发表的本土特有蛇种距离上一次在台湾发现新种的蛇类已相隔84年之久。

林思民表示,这个新种蛇类发现过程仰赖非常多人的协助,先是发现不同海拔的钝头蛇在体色鳞片、眼睛颜色、对食物的偏好上都有差别,促使游崇玮利用遗传形态进行分析,发现除了现今大家认知的「台湾钝头蛇」外,早年图鉴中曾列入的「驹井氏钝头蛇」其实是个有效的物种,再加上新种「泰雅钝头蛇」,台湾总共同时存在着三种钝头蛇。

林思民也说,这三种钝头蛇无论在遗传上、形态上、鳞片上和牙齿对称性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泰雅钝头蛇」主要出现在中北部,「驹井氏钝头蛇」主要出现在中南部,而「台湾钝头蛇」则全岛都有分布,在台湾中部一些地区甚至有机会看见三种钝头蛇同时出现;不过,三种蛇即使碰到面,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在遗传上完全不会混杂,DNA验起来很纯。

另外,林思民提到,所有的钝头蛇都以蜗牛蛞蝓为主食,但是每一种钝头蛇会有个别偏好;在头部形状上,「泰雅钝头蛇」的头部和下巴最长,而「台湾钝头蛇」的头最短;在眼睛的颜色方面,「泰雅钝头蛇」和「驹井氏钝头蛇」的眼睛偏黄,而台湾钝头蛇则有双红色的眼睛;鳞片的构造中,「台湾钝头蛇」是完全平滑的鳞片,「驹井氏钝头蛇」鳞片较粗糙,而「泰雅钝头蛇」的鳞片则介于两者之间。他也说,最有趣的是,为了摄食壳形为右旋的蜗牛,几乎所有的钝头蛇都演化出左右不对称的牙齿构造,而泰雅钝头蛇的牙齿是现今所知的钝头蛇之中,左右差距最大的一种。

▼泰雅钝头蛇。(图/记者杨佳颖摄)

至于泰雅钝头蛇需不需要保育?林思民表示,牠们的数量并不少,但在台湾北部1/3山区才有这种蛇,分布区域小,容易受到开垦、人为开发、气候暖化因素影响族群的分布;另外,这种蛇类不会咬人,也没有毒,重约20至60克,最长60至70公分,十分迷你,对人完全无害,虽然不需要列为保育类或是稀有生物,但民众遇见牠们时还是不要随意攻击、挥打。

游崇玮则表示,第一次发现「泰雅钝头蛇」时约在2006、2007年,自己平时经常野外拍摄,在一次整理照片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拍到「没有鳞脊」的钝头蛇,才惊觉有不同种,「当时非常兴奋」,经过研究与反复确认后,于2010年公布。他提到,钝头蛇的眼睛有分为黄、红色,一开始发现时大家不以为意,还以为是生病的象征,最后经过验证后才确认特征;另外,「泰雅钝头蛇」的分布范围泰雅族的分布非常像,因此就以泰雅族命名

游崇玮也提到,大多数人怕蛇,多属从小到大的教育、耳濡目染导致,但其实蛇细看之下花纹美感都不一样,还有神秘的习性十分吸引人,只要真正观察下来,「许多人都会又爱又怕,从怕到爱」。

▼台湾新种蛇类「泰雅钝头蛇」黄眼无毒。(图/游崇玮摄,台师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