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球员兼裁判 民团控「校园霸凌防治准则」漏洞多
教育部8月17日预告「校园霸凌防治准则」修正草案,民团质疑「仓促施行校园霸凌防治准则,把校园变法院?」同时指控,辅导先行法规空洞,无法解决霸凌问题。(蔡雯如摄)
教育部8月17日预告「校园霸凌防治准则」修正草案,儿福联盟等民团今与立委携手开记者会,质疑「仓促施行校园霸凌防治准则,把校园变法院?」民团指控,部版的修正草案强调纳入辅导先行概念,但辅导篇幅比重却锐减,且未有任何说明,又规定校方自行认定,恐有球员兼裁判的争议,无法实际解决霸凌问题。
儿盟指出,教育部过往的霸凌准则,最为人诟病的就是「重调查轻辅导」,学校光应付准则规定就耗费大量人力、经费等行政成本,过程又缺乏辅导,导致学校变成为争是非的法院,但教育部修正版本辅导篇幅比重降低,未有细节说明,反观调查程序条文就高达21条,调查程序僵化,较不利学童和家长检举。
另外,教育部也未修正准则认定的模糊用词,像是一次性肢体暴力或网路伤害都有纳入准则,却又规定要「超出一般社会通念可忍受程度」为前提,在缺乏客观清楚解释下,又全权交给学校在3日内自行判断,恐衍生更多冲突。
台湾少年权益促进联盟指出,修正草案将事件处理流程,改为先由审查小组决议是否受理,但小组成员都由校长指定,就算后续调查小组全是外聘委员、防治小组也加入学生代表,霸凌事件也可能不了了之。
台少盟也担忧,修正案扩大适用案件类型,但现今校园霸凌防治业务均面临经费不足窘境,多数学校预算花在聘请调查人员已不够用,更遑论前端的防治或轻微案件调解,呼吁教育部负起编列预算责任,补足各学校所需。
立委陈琬惠批评,将调查真相当成重点,辅导变成类似调查犯罪的处罚形式,根本就是本末导致;立委洪孟楷质疑,教育部未多沟通就急就章强推上路,呼吁官员走出同温层,采集各界意见,订出学生权益优先、不徒增行政困扰、宽列教育经费的草案,健全教育体系。
立委王婉谕说,草案的「超出一般社会通念可忍受程度」为判断,标准确实模糊,若学校霸凌小组功能不彰,校方一样能规避程序,且法规的心理辅导应加上咨商,避免食物现场的辅导便宜行事。
对此,教育部回应,校园霸凌防治准则修正草案8月31日预告结束后,将综整各界意见,做好配套,研议过程审慎择取重点纳入,目的在使调查处理机制明确,避免争议,不宜以条文多寡,判断准则偏重调查。
有关衍生的相关经费,教育部表示,国教署正规画补助计划,争取预算编列,以利修正后顺利落实推动,高中以下学校校事会议调查人才培训、人才库的建立都已着手规画,另外高中以下学校师对生霸凌案件的调查处理,将适用或准用高中以下学校教师解聘不续聘停聘及资遣办法,两部法规发布施行须同步,后续将加速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