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分享生活无关政治?学者:中国审查过的世界

▲小红书主打经验分享、直播销售等,如同「中国版Instagram」。(图/取自小红书网页)

文/中央社

无数第一手的美妆与旅游分享经验,让主打「生活指南」的小红书近年成功掳获年轻族群的心,也引发外界担心生活与文化经验分享变调,成为中国政治渗透的一环。学者指出,小红书看似「去政治化」正是问题所在,展示的就是中国审查过的世界。

小红书主打经验分享、直播销售等,如同「中国版Instagram」,有大学生分享,小到日常穿搭、美食、追星、语言学习等,小红书都有答案,可以说是更好用的Google。30多岁的上班族透露,出国旅游都会先查小红书,不同于Google搜寻,很多景点推荐都很相似,小红书可以查到许多私房景点。

根据台湾传播调查资料库2022年调查显示,民众过去1个月使用的社群媒体,依序分别为脸书(68.5%)、Instagram(35%)、TikTok(16%)、Dcard(13.2%)、X(10.6%)、PTT(8.7%)、小红书(5.9%)等,小红书虽占比不高,但已悄悄进入前10名。

意识形态娱乐化 学者:小红书「去政治化」正是问题

小红书平台多为软性娱乐、生活资讯,但近年成为高中生、大学生热爱的APP软体,引发外界担忧,民众长期使用可能有政治渗透疑虑。国安局长蔡明彦日前也示警,抖音与小红书是争议讯息散播主要平台。

阳明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副教授戴瑜慧直言,如果询问小红书使用者是否因此影响选举、统独态度,多数使用者只是认为查询方便,并未因此改变政治立场。但她认为「这问题本身太狭窄」,小红书对使用者带来的是缓慢且长期的认知影响,看到的是一个经过中国审查过的世界。

小红书多数素材都是中国用户直接上传分享,戴瑜慧表示,台湾也讲中文、小红书具备文化亲近性优势,但是台湾使用者如果沉浸在消费主义世界,接触娱乐、生活资讯,长期可能不会想多关心公共事务。

她直言,小红书看似「去政治化」的特性正是问题所在,找资讯相当方便,但不能踩到关键字的红线,「平台呈现的就是一个片面、中国审查过的世界」。她以「网路警察(网警)」为例,台湾人可能对此反感、认为遭到监视,但小红书上网警是帮忙维持网路秩序的人,不仅有素人经验分享,还有地方官方发布内容。

不同于死板的文宣,戴瑜慧分析,中国如今灵活采取「意识形态娱乐化」策略,政策要融入戏剧与娱乐等流行文化,好看的内容更让人买单政策。以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的电视剧「繁花」为例,画面精致、台词金句连连,但深究内容,年轻人要打拚不要躺平,当官的角色势必是好人等刻画,依然有来自党的意志。

小红书内容恐影响认同?学者:台湾应积极壮大文化

不过,使用小红书是否可能从文化面进而影响政治认同,长期研究中国宣传控制系统的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陈至洁则持保留态度。

陈至洁表示,小红书相对没有那么多政治内容,背后可能有3大因素,最主要当然是中国政府的管控;二是市场激烈竞争下,小红书也要找到市场区隔;再来是消费者的选择结果,当多数使用者喜爱软性内容时,公共事务有关的内容就难以出现在排行榜上。

以目前研究而言,陈至洁指出,鲜少有实证证明因为社群媒体内容就改变个人政治态度,「改变是很艰难的过程」,多数情况下,社群媒体内容其实是强化个人既有认知,但原本就支持统一的人,确实可能因平台内容强化既有政治态度。

他说,不排除有人因为用小红书受到影响,个人穿搭、美妆、表达上愈来愈有中国风格,使用中国用语,但是否因此就会支持统一,两者间仍有很大一段距离。

陈至洁以美术作品为例,小红书上许多作品会展示从零开始的雕塑过程,他就读美术班的女儿也常在小红书参考临摹,但女儿对中国没太多好感,也不会想去中国观光。

陈至洁说,个人除了社群媒体,仍有其他对外互动管道,只要确保每天接收资讯来源多元,并非24小时都接收来自小红书等平台讯息,其实不用太担心年轻族群的文化表达会被某强势文化全面独占。

社群媒体平台、OTT影音都是文化输出的展现,陈至洁表示,文化消费的选择权掌握在个人手上,与其禁止小红书,台湾不如更积极支持打造文化产品,才有利于跟中国文化相互竞争。

戴瑜慧则强调,台湾要做的是壮大自身文化内容,不需要特别对小红书使用者贴标签。她建议,台湾可以多做调查,先了解台湾小红书使用现况,毕竟现在资讯相对少,再者需要更多社会教育,让民众了解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确实跟台湾不同,中国更多宣传都会融入娱乐、戏剧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