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救命药竟也会增死亡风险 北荣创新研究有助改善疗效

台北荣总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刘耀中,为本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获登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其研究内容期刊影响因子高达176.079分。(陈人齐摄)

台北荣总团队,由右至左依序为血液科主任萧梁材、血液科医师刘耀中、副院长侯明志、公共事务室主任吴建利。(陈人齐摄)

随着台湾步入超高龄社会,我国每年的骨随分化不良症后群(MDS、又称血癌前期)病患正急遽增加,每年约有800至1000人确诊。台北荣总今天发表最新研究,找出血癌重要生物标记SALL4癌基因,不仅能得知病患用药后的成果好坏,还有助未来标靶药物的开发,此研究内容已在今年5月26日登上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过去治疗MDS只能透过输血或支持性疗法,但2004年起「去甲基化药物」问世,让MDS病患能透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抑制癌细胞生长,不过台北荣总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刘耀中却打破传统思维,大胆试想「去甲基化药物」有无可能在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打开人体的致癌基因?

果然,刘耀中在与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波士顿哈佛干细胞研究所,以及义大利与中国等多国研究员展开跨国研究后,首度发现癌基因SALL4,且这款癌基因与「去甲基化药物」有密切关系,当患者在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后,有3至4成病患的癌基因SALL4会被激活,被激活的病患存活率较差,未被激活的则维持良好存活率,两者间的死亡风险甚至相差3到6倍。

刘耀中说,这显示癌基因SALL4可作为药物治疗抗药性或评估疗效好坏的判断依据,将来MDS病患在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后,可透过抽取骨随血液侦测疗效,让血癌治疗更趋精准,此外,此项发现也意味着将来能借由SALL4的机转,来开发新一代标靶药物,或找出对患者最适当的用药组合。

北荣每年平均新增80至100名MDS病患,其中有8成年龄介于60至80岁左右,这些患者多半是因贫血、血小板低下,或是身体不明原因瘀青、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经常感染等原因就医,最后被诊断出MDS。

如果在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后,被检查出癌基因SALL4表现上升该怎么办?刘耀中说,现阶段仍只能改用其他治疗方式,如低剂量化疗搭配标靶药BCL2抑制剂等交叉使用,应能有效降低癌细胞生成,增加病患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