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一個戰時的迴響(下)

示意图/ingimage

上次,我们探论了书写战争的「心境」,接下来要进一步探讨的,则是书写的手法。如果不想空泛地书写战争的意义,不妨先写出和平的可贵。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曾描述在香港战乱中白流苏和范柳原的一幕,揭示在动荡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不可靠了。接着,白流苏爬到范柳原身旁,「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澈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透过这一细节的描述,张爱玲书写出了战时人性的深刻。

当然,我们并不像张爱玲或她笔下的人物,经处过兵荒马乱。但想想看,如果此刻:咖啡厅的音乐突然停止、落地窗的玻璃碎裂、行道树纷纷倒下、书店里纷飞燃起页的火花。一切都在消逝,一切你爱的人死伤分离,历史课本里的杀戮重演,那么,远方的战争就不只在远方,而在闭上眼睛的想像中勒住了你的喉颈,不是「现实」,却成为另一层次的「真实」。

和平是可贵的,在和平的庇荫下,是需要意识或感受才能得到的「幸福」。所以守住幸福,便是此刻我们对战争最好的回答。并且由此,我们可以延伸出抽象与具体的战争与和平,更细致地表达。

不妨开拓两方面的书写思考,一方面是从身处的现实中捕捉幸福;另一方面,则是从远方的战争,深入到世界性的、以及你所处环境「抽象」定义上的战争。有太多可能危害幸福、破坏和平的事情了,它们也许不需要弹药,不用武器,却可能和战乱一样带给我们惊心动魄。透过书写战争、和平的具体与抽象,我们面向现实的人道精神就能够成为「及物」的书写,避免流于空泛,由自己身处的战争与和平,推及远方。

在那些风和日丽的早晨,恶并非不存在。感受这世间的苦难,用抵抗的姿态守护幸福,如此,就能够更具体地写下疼痛与悲欢,能够在战争或和平中填写属于自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