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 可以预防吗?

基隆长庚心脏内科陈韦翔医师提醒,「口服抗凝血剂对预防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十分重要。规律用药是控制疾病、降低中风的不二法门。」(图/陈韦翔医师提供)

前副总统连战先生,日前小中风送急诊,幸已转危为安。连方瑀女士发布公开信中表示,前副总统患有心房颤动,医师建议服用抗凝血剂预防中风,但前副总统,因也有肾结石、摄护腺肥大、摄护腺癌的病史,经常出现血尿的症状,而常自行停止服用抗凝血剂。

基隆长庚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陈韦翔医师说,「高龄会增加心房颤动的机会,而心房颤动的发生,也是心脏在反映身体器官的其它异常情报,像是患有甲状腺亢进、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饮酒过量,都会引起心房颤动的症状,让每分钟的心房收缩,从正常范围的60到100下,提高到300到600下。当心跳变得又快又乱,心脏内的血液,没有办法有效的输出给全身使用,甚至会产生血块,若刚好塞住脑血管,就会诱发中风。除此之外,心脏跳得快又乱,也会让心脏过劳而出现心衰竭的并发症。」

【心房颤动心跳快又乱,增加中风及心衰竭风险】

陈韦翔医师表示,临床有位50几岁的中年女性,她患有免疫疾病及高血压,因心悸被诊断出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稳定治疗一段时间后,却因故中断半年以上,再回门诊时表示,脚肿,常自觉很喘很不舒服,经进一步检查,已经进展成慢性的心房颤动合并心脏衰竭的问题。日常生活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除了原本治疗免疫疾病、高血压、心律不整、抗凝血剂的药物外,还要再加上心衰竭的药物。天天又要限水、限盐,体力也大不如前。

陈韦翔医师指出,心房颤动,有的人心悸不舒服,却也有蛮多人是无症状的。心房颤动的治疗有三大重点:第一点是预防中风,只要有一定的中风风险大,就建议要积极且持续服用抗凝血剂来预防中风。第二点是心律不整的控制,如果是症状明显的心房颤动,可运用药物或电烧来控制乱跳的心脏。第三点是整合型的治疗,透过多科整合来控制血压、血糖、甲状腺亢进、睡眠呼吸中止症来减少并发症。

【中风的风险男性大于等于一分,女性大于等于二分,宜持续服用抗凝血剂预防中风】

中风的风险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心衰竭、血管疾病、女性、65到74岁,每项为1分。

脑中风(含脑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全身性栓塞病史等)、大于等于75岁,每项为2分。

举例来说:50岁的女性,有高血压、心衰竭病史,她的风险就是女性(1分)、高血压(1分)、心衰竭(1分),总分共3分,她属于中风指数高的患者。除了持续治疗高血压、心衰竭外,也会强烈建议要持续服用抗凝血剂来预防中风的发生,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抗凝血剂,应依医嘱规律服用,自行停药、药量不足皆可能效果不好,而增加中风的危机。

陈韦翔医师指出,「口服抗凝血剂对心房颤动引起的中风预防十分重要,传统抗凝血剂需要定期抽血监控凝血的状况,且容易与食物、药物有交互作用,像是中秋节前夕,文旦开始盛产前,就要持续提醒病友,不可以吃文旦、葡萄柚,以免干扰到传统抗凝血剂的代谢,导致疗效加强或代谢过慢,而有重大出血的风险;而新型的抗凝血剂,药效相对稳定,不需要常抽血监测,相较传统抗凝血剂较少受到食物、药物的影响。」

但不管是服用传统或新型的抗凝血剂,只要出现异常出血的情况,像是血尿、黑便、血便、咳血或是牙龈、鼻血出血不止,务必立即回诊跟主治医师好好讨论。必要时,宜多科会诊检查是否能矫正的出血原因,同时确认出血是否与抗凝血剂有相关性,进一步调整治疗策略,让出血副作用与中风的风险降低。

陈韦翔医师最后提醒,心房颤动患者规律用药是控制疾病、降低中风的不二法门,若患者对于用药有疑虑,建议回诊与医师讨论并调整用药,切勿自行停药,以免憾事发生,这才是保全自己健康的正确作法。

陈韦翔医师

现职:基隆长庚心脏内科主治医师

专长:心律不整、3D定位电烧、心导管介入性检查、心脏超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