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患者 中风机率恐高6倍
旺旺中时生活讲堂─健康系列讲座「血管不暴走护心新生活」18日在台北举办,邀请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林姝含(前排左四)、周靖尧(前排右三)、科主任蔡适吉(前排右四)与参加民众合影。(张铠乙摄)
全台气温骤降,正是血管问题好发季节。本报18日与新光医院合办「旺旺中时生活讲堂」,邀请新光医院心脏内科医师周靖尧、林姝含分别主讲「隐形的健康杀手.心房颤动」和「四肢冰冷或水肿只是体虚吗?您不可不知的周边血管疾病」。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不整。周靖尧说明,年纪愈大发生机率愈高,加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甲状腺亢进等危险因子,盛行率约1到2%,相当于全国有23万到46万名患者,但这个数字应是远远低估了,很多人没有症状而不自知,70岁以上盛行率可能高达10%。
「我们在急诊看过太多病人不知道自己有心房颤动,一来就是中风!」周靖尧指出,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中风机率是一般人的5到6倍,严重恐死亡或终身卧床;心房颤动也可能引发心脏衰竭,导致全身水肿、脚肿、容易喘等症状。不仅如此,心房颤动会影响全身器官,例如肾功能变差、失智症等。
周靖尧指出,心房颤动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避免影响生活,可考虑服用药物、电击整流、电烧手术等3种方式。2020年发布的大型国际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若积极接受治疗,可降低30%的中风风险。
下肢动脉阻塞、深部静脉栓塞等周边血管疾病也不可轻忽。新光医院心脏内科医师林姝含说明,下肢周边动脉阻塞会导致下肢冰冷、发麻、脱毛;严重时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腿软无力,走一点路就腿酸,但休息就会恢复;最严重则是静止时持续疼痛,伤口难以痊愈,甚至腿部发紫、坏死变黑。
深部静脉栓塞则好发于年长者,常见症状包括脚肿、胀痛、发红,甚至痛到无法走路。林姝含说,深部静脉栓塞可能导致静脉瓣膜受伤,约有3分之1的病人会在5年内发生栓塞后症候群,症状包括疼痛、水肿、色素沉淀、湿疹、静脉曲张等,可能造成慢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