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病人 死亡率比一般人高2倍中风高5倍

奇美医学中心心脏血管内科医师廖家德指出,心房颤动非常不容易被察觉,心房颤动病人死亡率比一般人高2倍、中风高5倍。(图/医院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奇美医学中心心脏血管内科医师廖家德指出,据研究台湾20岁以上,可能有高达30万的人有心房颤动,但是大约只有4分之1的病人是有症状的,除了心悸外,病人可能也会出现喘、胸闷头晕、疲倦、晕眩等不明显症状,所以心房颤动非常不容易被察觉,心房颤动病人死亡率比一般人高2倍、中风高5倍。

廖家德医师举案例说明指出,前阵子有两位满脸沮丧的病人分别来奇美医学中心心脏血管内科门诊,述说因心悸,胸闷然后觉得吸不到气,就像快要失去意识,在看了几次外院心脏科门诊后,被转诊去精神科,但是服用精神科药物后,症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后来,两位病人在门诊学会如何测量自己脉搏后,发现自己心悸时的脉搏间隔是不规则的,经廖医师安排24小时心电图,才发现两位病人的心悸原来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所引起。接着病人在定期服药后,症状已大为改善。

廖家德医师说,心房颤动病人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2倍,而且因为左心房容易产生血块流入脑部,所以中风风险也比一般人高5倍,所以对于心房颤动的病人,中风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有量表评估心房颤动病人中风的风险,分数大于中等危险程度以上者,就需要定期服用抗凝血剂来预防心房颤动所引起的中风,因为统计上,抗凝血剂可降低高达60-80% 心房颤动病人的中风风险。

过去的病人往往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以下简称华法林),但是此药物容易与其他药物及食物产生交互作用,造成肠胃脑出血等并发症。且此药需要常抽血来监控血中的浓度,这些不便因素都增加了病人服用上的困扰。

廖家德医师指出,目前已有4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药物,通过美国与台湾食品及药物管制局的认证,可用于心房颤动的中风预防。相较于华法林,不但使用上更方便,不需监测药物浓度,脑出血的风险也大幅降低,只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药物并不适用于已达洗肾之肾功能不佳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接受过金属瓣膜置换的病人,对于这些心房颤动病人,华法林仍是目前唯一的药物选择。

廖家德医师建议民众早上、晚上或是感觉心悸的时候都可自己量测脉搏,用食指与中指放在另外一只手腕能摸到脉搏的地方双手皆可。一般而言,正常的脉搏会有一定的规律跳动间隔时间比较一致性,若是发现跳动间隔有不规律时,就要怀疑可能是心房颤动。建议民众应赶紧就医,安排心电图检查

心房颤动病人除了需要固定用药,非药物的疗法像是控制体重以及三高(血糖血脂血压),也可以减少心房颤动发生。研究也指出,把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25以下,血压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胆固醇100毫克/每分升以下,三酸甘油脂200毫克/每分升以下,及糖化血色素在7%以下,病人可以减少三成心房颤动的复发进而降低中风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