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他命做娱乐用 死亡率比人高近5倍

国卫院最新研究显示,麻醉用的恺他命拿来当娱乐用,三年内的毒品使用再犯率达39.5%,而且死亡率为一般同年龄、同性别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杀、药物过量暴力殴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达10倍以上!

这是国卫院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为坚特聘研究员台湾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团队合作,追踪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恺他命初犯者的最新结果,该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国际期刊Addiction。

该研究显示,把原本麻醉用的恺他命,好奇地拿来当娱乐用,三年内的毒品使用再犯率达39.5%,而且死亡率为一般同年龄、同性别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杀、药物过量、暴力殴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达10倍以上!其中女性恺他命初犯者三年内的非自然死因标准死亡比为19倍,自杀更是高达31.4倍,呼吁年轻人千万别好奇地将恺他命当娱乐用。

恺他命的主要作用是脑中NMDA受体拮抗剂,是一种解离型麻醉药。这种解离效用常令患者在清醒后抱怨有不愉快的梦、意识模糊、幻觉现象;然而,这些副作用,却被一些人当成所谓的「K洞」新奇经验。由于恺他命的麻醉安全系数相对较高,迄今仍用于战场灾难现场的紧急手术,为联合国认定的一种必需药品

不幸的是,从2000年后,随着年轻人锐舞潮流的盛行,恺他命开始被当成娱乐性药物使用,尤其是在东亚地区。因此,恺他命变成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成瘾性药物管制上极大的挑战

台湾从2000年初期开始,着手青少年街头外展调查(2002年)、全国中学生随机抽样调查(2004-2006年),以及运用社会网络引介的年轻成人烟酒惯用者(2007-2010年)等一系列研究中发现,恺他命娱乐性使用有增加的趋势。起初政府将恺他命列为第三级毒品予以管制,但是由于使用者日众,在2009年11月透过《毒品危害条例》的修法,实施三、四级毒品行政裁罚,对于持有恺他命20公克以下者,除了罚金,还要参加4至8小时的毒品防治讲习。从2009年11月开始执行后,政府建立了相关的受罚者资料库;这些资料去识别化后,研究人员得以申请进行分析

研究团队利用去识别化的资料,以第一次出现的年份为初犯年,然后追踪同一流水号之受罚者是否再次出现于资料库,作为是否再犯的根据。

结果显示,2010年的盛行裁罚率是0.05%、初犯裁罚率0.03%,之后逐年升高,于2013年达最高峰(盛行裁罚率0.138%、初犯裁罚率则为0.065%)。2013年之后开始减少,2017年的盛行裁罚率降到0.066%,初犯裁罚率则降到0.017%。而初犯者占当年度所有受行政裁罚者比率,则是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59.68%降到2017年只有25.34%。

研究团队发现,受行政裁罚的恺他命初犯者,三年内再次因使用恺他命受罚的机率高达33.85%;若合并计算一、二级毒品者,三年内的再犯率更高达39.95%。更令研究团队惊讶的是,跟全国死亡资料比对后发现,这些恺他命使用者在初犯三年内的死亡率,若与一般人口中同年龄、同性别者的死亡率相比(称为标准化死亡比),竟然高达4.9倍。

进一步分析死亡原因,恺他命初犯者三年内因身体疾病死亡的标准化死亡比(2.1倍)并不太高,反而是一些非自然死因的标准化死亡比(7.6倍)较高,像是最常见的自杀(13.4倍),其次的药物过量(21.3倍)与暴力殴打(20.7倍)等。若是男女分开来看,女性恺他命初犯者三年内的非自然死因的标准化死亡比为19倍,自杀更是高达3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