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施行倒计时,董责险再掀投保热潮
极目新闻记者 徐蔚
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将正式施行,新公司法首次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董事责任保险制度。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投保热情持续上升。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梳理,年内已有超270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购买或拟购买董责险,较2023年同期上升四成。专家表示,今年董责险市场热度较高,预期今年董责险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投保同比增长逾四成
什么是董责险?顾名思义,是为了保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因疏忽或过失等不当行为遭受赔偿请求所致损失的保险。其本质上是分散风险、对抗风险的一种手段,它既无法消除风险,也不能保证带来收益,需要各公司在实践中根据各自的制度设置自主选择。
近年来,随着多起财务造假事件接连曝光,特别是在2020年康美药业因财务造假被判赔偿投资者24.6亿元的案件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于保险“求助”,董责险也顺势迎来了春天,开始进入到众多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视野。
数据显示,在2020-2022年这三年期间董责险的投保率实现快速增长,在上交所、深交所等公开平台披露购买董责险计划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19家、248家、337家,同比增幅分别为205%、108%、36%。2023年,随着市场对证券诉讼风险上升的反应逐步消化,董责险市场发展略有“减速”,当年有308家上市公司发布拟投保董责险公告,同比下降9%。
进入到2024年,董责险热度再一次被点燃。今年以来,已有超270家公司发布了拟购买或续保董责险的相关公告,同比2023年同期上升四成。6月以来,已有汇隆活塞、*ST凯撒、天域生态、西藏旅游、吉峰科技、葵花药业等10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拟购买董责险的公告。记者注意到,目前A股上市公司对董责险保单限额的选择,大多数都集中在5000万元至1亿元。
董责险设计有待优化
新《公司法》就董监高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履行规定了较为具体的标准和原则。例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维护公司资本充实,在催缴出资、抽逃出资、违法减资等方面,董监高如果存在失职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新《公司法》首次以立法明文规定形式鼓励公司投保董事责任保险,并要求投保公司的董事会向股东会报告责任保险的相关内容。这无疑又一次带动了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热情。
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董责险未来需求会持续上升,投保率和保险费率将一齐上涨,原因是当前市场监管趋严,董监高在履职方面的合规风险,失误风险的确在增加。尤其是未来想要IPO的非上市公司,更需要用董责险在IPO关键期到来前未雨绸缪。当然,投保了董责险也不一定意味着就能完全获得赔付,这是因为董责险保障核心是围绕高管人员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来展开的,而那些故意为之行为或涉及重大违法犯罪行为,肯定是拒赔的。
不过,就我国目前的董责险市场看,投保率仍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目前,美国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高达97%,中国香港上市公司这一数值也达80%左右,而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相关投保率则不足20%,仍存在很大的增长空间。
“和国外比较,国内董责险起步较晚,这就导致国内对董责险的了解不足,董责险覆盖面不广,保险公司在董责险设计和理赔上也有很大优化空间,而配套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盘和林建议称,上市公司投保要充分评估董监高的风险,充分审核保险条款,反复比价之后,确定承保人,并定期复审保单,以确保保单有效。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