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员工受贿,平台管理当有所反思
短评
8月10日,一份由新浪集团合规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发出的通报显示,微博品牌市场部原高级公关总监毛涛涛在职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严重侵害了新浪集团的商业利益,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通告称,新浪集团合规监察部仍在配合公安机关对该案进行调查,集团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倡导理性追星,下线“明星势力榜”,经常制造舆论热点的新浪微博,最近自己上了头条。而此次新浪微博员工受贿一案,尽管受到的舆论关注较为有限,但稍作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员工受贿现象可能也与微博的内容生态存在一定关联。
互联网企业员工受贿并非新鲜事,从前几年的天涯社区到百度公司,再到如今的新浪微博。对于这种现象有不同的解读角度,简单点说,员工受贿根源往往在于企业管理。企业规模庞大,员工众多,管理一旦跟不上,下面的人就有了牟利空间,尤其是像客户关系这类企业资源,往往容易被员工据为己用。这可能是一种普遍问题,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都会面临这种烦恼。
过去曝光的很多互联网企业员工受贿案例有一个特性在于,员工的受贿行为通常涉及平台内容。最为典型的就是员工收钱删帖,前些年不少平台都发生过这类现象。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先是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帖曝光问题,然后利益相关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平台申诉,希望平台删帖以避免自身声誉受损。一般企业处理这类问题都有一套规范的流程,可现实中处理这种负面帖文往往存在多种渠道,申诉方发现正规渠道行不通,就会“走关系”,寻找那些有处理帖文权限的员工,删帖牟利因此也就成了互联网平台企业管理中的一种痼疾。
新浪微博作为目前颇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无疑也会遇到上述管理难题。企业在声誉管理过程中会将类似的社交平台作为重点监测对象,背靠新浪微博这样的大平台,公关人员要对接很多资源,从普通用户到企业用户,再到社会媒体,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寻租空间。考虑到社交媒体的内容管理有很大弹性,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地删帖,而有了像降热搜、控流等新型管理策略,这会增加管理难度,使得很多违规行为很难被发觉,管理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员工受到的利益诱惑可能较过去会更大。
公关无疑是有些神秘色彩的行为,一个平台只要有内容基础,客观上就存在公关需求。而维系平台公信力当然需要有一套管理规范,对于新浪微博而言,毛涛涛案例或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检讨的契机。事实上,不仅是内部管理,对于外界对该平台的一些批评,新浪微博方面或许也有必要予以重视。比如刚下线的“明星势力榜”,其实一直饱受争议,平台影响力必须基于一种“自发秩序”,而不是利用非理性的粉丝制造虚假流量,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直到国家层面出手治理饭圈乱象,“明星势力榜”才退出江湖,不得不说,这样的决策显得晚了一些。
如何保证健康的社交秩序,既避免“流量至上”,又防止内部员工以权谋私,可能是新浪微博亟须回答的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