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拜习对话 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拜登与席近平能碰个面、说上话本身已是「拜习会」最大卖点,其象征意义远比达成多少实质共识更值得关注;图为2022年美国总统拜登(右)在印尼峇里岛G20峰会前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左)会面。(美联社)

「拜习会」登场在即,有人乐观以对,也有不少悲观声浪。然而,当外界聚焦拜习两人能否达成共识,抑或是同床异梦之际,往往却忘了双方谈总比不谈好,能碰个面、说上话本身已是「拜习会」最大卖点。长期来看,拜习对话的形式象征意义可能远比达成多少短期实质共识,更值得关注。换言之,或许不用过度关切这场「拜习会」能谈出什么,毕竟美中短时间内还是脱离不了「且战且走」的框架。

拜习会将在旧金山当地时间15日登场。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睽违一年后两人再度碰头,上演的究竟是「相看两不厌」,还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戏码,各界无不睁大眼睛。

有演戏的人,当然就少不了「说戏」的人。对「拜习会」相对乐观者,便经常持这类见解,即美中两强再怎么「打打闹闹」,终归还是会回归合作基调,因为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最终结局就是床头吵、床尾合,甚至还不乏有人掐着指头算上一算,预告拜习会的成果。

至于唱衰者的言论则不乏认为,美中分歧过大,拜习会晤难有共识。台湾问题就是经典案例,例如拜登政府强调的是台海和平稳定重要性,但北京心中想的却是要老美少插手。而经济问题,华府打的是科技围堵牌,但中国却要美方不要过度国安化。

「斗而不破」也好,「各说各话」也罢,这基本上都是从有无共识的角度出发来照看拜习会。只是这样的观点很容易流于见树不见林,而忽略拜习会最值得关切的,恰恰就是两人会面这件事。更进一步来说,拜登与习近平本身能说上话,这件事所具有的形式上的象征意义,可能远大于两人会晤能否达成什么实质共识。

在美中前景晦暗不明之际,拜登与习近平两人仍然同意以「面对面」的形式聊上一聊,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拜习会」这一形式的沟通有效性,甚至间接预示了下一场中美元首会晤存在的可能性。因此,相比美中达成短期且脆弱的实质共识与否,会晤所折射出的象征意义,可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