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习摆足姿态 实现中美平起平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座位安排呈现出尊卑关系,与过往明显不同。(新华社)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美国国务卿纪录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北京,最终见到习近平,从布林肯访中前的波折,到习在19日的发言,以及双方座位安排上,都反映习近平正用具体行动,要让美国本来不愿接受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现实,能与美国平起平坐,也正是习近平念兹在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涵。

布林肯此次访问北京的官方公开行程中,并没有与习的会面,「习布会」一度成为悬念。直到会前一小时,中方才通知美方会面时间。

在座位安排上,习近平过去会见美国务卿,无论是2015年凯瑞、2017年提勒森,至2018年蓬佩奥,都是采圆弧型沙发座位,没有桌子,习近平与美国务卿分坐左右的主位。然而这次习布会,尽管地点选在人民大会堂的同一个厅,但改成ㄇ字型长桌,习坐正中间,中美官员分坐两侧「听训」,明显呈现出主从关系;再加上近几个月拜登多次喊话盼与习通话,却遭中国冷对,中方也拒绝在香格里拉会议举行中美防长会谈,中国对美国可说摆足了姿态。

会有这样的改变,不得不提2021年3月中美国安高层在阿拉斯加的经典谈判,当时的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杨洁篪公开呛声布林肯,「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对中国说话,因为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杨洁篪这样的发言,出自习近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思路,习于2013年6月首次对当时美国总统欧巴马提出,不过美国一直不愿正面肯定此说法,反而屡次呼吁中国要做「负责任大国」、「遵守共同规范」。因为美国若承认,等于把中国擡高到与自己同一高度,而中国想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与美国能平起平坐。

从习近平对美国的措词,也反映中国战略格局的变化,2013年6月,刚上任不久的习对美国说「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到了2022年11月,习近平对拜登说「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此次也延续此说法,习的战略野心从太平洋扩展到整个地球。

中美战略竞争,已是结构性问题,不可逆转,习近平19日会见布林肯的会场上,唯一能缓和气氛的,是桌子中间摆满的荷花。新华社称,「荷」与「和、合」谐音,具有期待中美两国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寓意。但是否真能如此?有待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