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地缘冲突再激烈 经济脱中不现实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2日展场内部进行布展作业,一辆搭载美国高通公司晶片的智能电动车驶向高通展区。(新华社)
近年地缘政治的角力越来越强烈,一度让「经济脱中」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全球经济钟摆显然并没有随着集团对抗的激烈态势而日益失控。从「脱钩」到「去风险」,美欧逐渐意识与中国经济脱钩是伤人伤己,至于澳中贸易战更已画上休止符。而进博会多达154个国家与组织参与,更在在表明与中国脱钩的声浪绝非主流。
美中全面角力、俄乌战争爆发,乃至当前以巴冲突的延烧,不只升高全球地缘政治的冲突,也在经济体系中吹起一股逆全球化的风潮。而在美国保护主义助推下,「经济脱中」一夕之间成为欧美国家的显学,「Made in China」更是成为各界亟欲摘除的「负面标签」。
尽管美中科技战仍是如火如荼,但面对内部经济低迷、通膨压力接踵而来,美国对于经济脱中的立场明显松动,无论是财长叶伦、商务部长雷蒙多抑或是贸易代表戴琪,3人口径日趋一致,多次公开表态不愿与中国脱钩。
欧盟亦是如此,虽致力重塑供应链本土化,但法国总统马克宏今年访中时也直言,与中国经济脱钩毫无益处,9月底举行的欧中经贸高层对话达成6个共识中,首要就是反对脱钩断链。事实上,欧盟今年已逐步调整论述,以所谓「去风险」、降低依赖,取代过于激进的「脱钩」说法。
澳洲总理艾班尼斯的中国行,也标志着中澳经贸关系将翻开新的篇章,从过去贸易战的剑拔弩张,重新改写成经贸往来的优势互补。在葡萄酒、大麦先后解禁后,经济脱中俨然已成澳中经贸的过去式。
平心而论,相较于欧美等已开发国家,其实全球多数国家在经贸上一直主张不该与中国「一刀两断」。无论是刚结束的带路论坛,或是从5日将登场的上海进博会的与会国家与企业数量,都可以看出端倪。
对多数国家而言,地缘政治激烈化的冲击,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大的变数。面对全球政治的乱局,当务之急绝非是寻找经济的「替罪羊」,反而应该是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合作,而过去一段时间各国面对中国经贸的态势就是最好的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