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教育议题泛政治化 抹红老招太粗糙

根据教育部资讯,有别于新的108课纲,旧的99课纲设有30篇推荐古文,至108课纲剩下15篇,不少如醉翁亭记、兰亭集序等均已不在名单中。(陈怡诚摄)

「无耻课纲」争议持续发酵,正反意见激辩,许多人围绕着「无耻」一词打转,但其实区老师旨在让外界关注古文被大减的问题,孰料绿营侧翼搬出抹红老招,企图用区桂芝老师参加过「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来抹红她,将事情泛政治化,这样的手法老套又粗糙,既没学到近期「反中回力镖」的教训,也有违蔡政府的两岸交流政策。

区老师会抛出「无耻课纲」的感叹和警示,主要是顺着提到顾炎武的〈廉耻〉一文,这就像是小学数学课忘记带尺,会被老师同学开玩笑说是「无尺之徒」。「无耻」或许是种夸饰法,旨在让外界关注文言文比例大减的问题。

有人说网路资讯发达时代,想读古文随时都可读,然而求学时代是知识和文化涵养的奠基,多数人也只有在短短十几年的学生时光,有机会认真研读几篇古文,这确实须要好的引导和推荐。

不过108课纲被删掉不再推荐的经典古文,除了〈廉耻〉,还包括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的〈渔父〉,里面有「众人皆醉我独醒」;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里面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两岸的主要分歧在政治面,但在历史文化、古典文学领域,则有高度交集,耳熟能详的四大名著、经典古文,都是华人世界共通语言和文化记忆,就像读英国文学,不能不读《莎士比亚》。

即便是绿营政治人物,也时常引经据典。譬如赖清德2014年曾引用布袋和尚的名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劝国民党撤回服贸协议;苏贞昌2021年曾引用苏东坡诗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作为最后一次施政报告的心情写照;陈明通则以河洛汉语朗读《四书》,还录制成有声书,送给大陆友人。

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1日才说,两岸交流是维系两岸和平稳定不可或缺的要素,「相当乐见两岸各种面向的交流持续成长」,既然如此,国文老师参加中华文化研习交流,何错之有?动辄抹红,操作反中牌,手法十分粗糙,别忘了近期从赵天麟、郑运鹏到何博文,有多少绿营政治人物都遭到「反中回力镖」的逆袭。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言文不会是「诗书」的全部,但绝对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如何挑选古文佳作给学生阅读,值得好好探讨,若粗暴地用抹红方式泛政治化,反而让单纯的教育议题变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