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台湾人无感 战争风险辨识与管控薄弱

共军包围式军演威胁更胜1996台海危机,但许多台湾民众无感,暴露台湾社会对战争风险「辨识与管控」的薄弱。图为共军4日军演,国军数架阿帕契直升机进驻恒春机场。(本报资料照片)

共军此次包围式军演威胁更胜1996台海危机,但与此同时,部分台湾民众的无感,也在网路掀起一阵「台湾人为什么不怕了?」的讨论;这一有趣现象恐怕不是「烂命一条」或「中共就是纸老虎」简单几句就可带过,背后牵连不只是两岸时空背景改变所带来的心理层面转变,更暴露台湾社会对战争风险「辨识与管控」的薄弱。

相比1996年那时,大陆近10年来对台文攻武吓几乎已是家常便饭,但中国施压力度的增强,却也让台湾民众对武吓承受度变高,就像悠游股海的老手,曲线跌宕起伏总老神在在;就如同一个天天挨骂的小孩,久而久之也就不怕骂了。

换言之,这跟共军军演威胁度是否比1996年更强或弱关联不大,也跟演习区是否更贴近台湾本岛也无关,而是这几年下来大陆的文攻武吓,已无形中强化台湾民众心理层面对武吓的抗压性。

当然,现实上来说,台湾民众还是不想打仗。但是「它还没发生,就不去烦恼它。」这则是另外一种客观环境改变心理机制的过程。

1996年台湾无论经济大环境,还是民众对未来大多充满期待,一旦打仗一切美好想像可能就瞬间乌有了。而如今台湾大环境不好,就迫使多数人「只能活在当下」,根本无余力去设想未来,更遑论思考军演可能摧毁现状的问题。「军演也好,打仗也罢,等共军真的来,潜在威胁真的变成现实再说吧。」

不过,还有一点可以讨论的是,台湾民众向来没有备战心态,比如共军飞弹4枚飞越台湾北部上空,但政府并没有发警报。对政府来说,这中间或许涉及引发民众恐慌跟备战准备的拿捏,但这背后其实也暴露台湾社会长期对「风险辨识与管控」缺失的问题。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无法接受中国的一中原则,那政府在政治表态之余,应该是让每位台湾民众都要有一定打仗准备意识,让台湾人都好好意识到自身需要准备什么跟承担什么,以及政府相关外交国防政策,是否已跟上两岸时局的遽变。

面对风险不是全然的接受或拒绝的问题,更多需要的是风险辨识与管控的能力。当台湾民众对战争风险无感时,当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不怕了」,这是对风险辨识的缺失;而另一部分人面对战争风险则显得过度歇斯底里,这则暴露出对风险管控能力的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