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政治预防医学 民主致命毒药

行政院政务委员林明昕。(本报资料照片)

行政院法律外挂的「智多星」政务委员林明昕在《宪法诉讼法》争议时,率先提出「预防性权利救济」新概念,如今针对言论管制争议,再引《宪法》力挺订专法或修《刑法》,对未来可能配合中共武统的行为采取「预防性修法」,称他是民进党政府的「预防性法学大师」实不为过。

林明昕与民进党关系密切,长期担任该阵营的法律顾问,并积极参与行政与立法机关的法制工作。过去,民进党立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在起草法案时,曾多次与林明昕讨论法律细节;此外,在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任内,林明昕也曾以专家身分,协助政府部门提出释宪案,对政策与法制运作提供专业意见。

林明昕专精于《宪法》、《行政法》及《行政救济法》,在朝小野大的政治情势下,其法律专业显得更为关键,因此受到卓荣泰内阁重用。林明昕以法律专业被延揽入阁,并多次出奇招,先是在《宪法诉讼法》的争议中,主张「预防性权利救济」,在法律攻防上占得先机,让在野党难以应对。

如今专法管制武统言论引发争议,林明昕昨亲上火线,援引《宪法》第23条称本来就有限制言论自由的空间,直言若现行法律不足因应,就会研议立专法或修《刑法》,等同预告将从法律上加强管制武统言论。

然而,台湾没有陷入战争、动乱状态,便急着以法律压缩人民言论自由空间,还能侈谈民主?况且,要如何明确认定一个「谈论」武统的人,就一定会「配合」中共武统?这是要处罚并未付诸行动的思想犯吗?

防患于未然,各种为预防疾病而采取措施的「预防医学」为显学;但在司法领域,执政党打着抗中大旗「预防性限缩言论」恐怕并非良药,而是替台湾最引以为傲的民主自由打了一剂致命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