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基本工資 蔡政府一場遊戲一場夢

基本工资连八涨,其中月薪将调升至二七四七○元,时薪为一八三元,调幅高达百分之四点○五。记者叶信菉/摄影

蔡政府任期最后一次的基本工资审议虽如预料地「连八涨」,但基本工资月薪仅调升至二万七四七○元,离总统蔡英文三万元梦想价仍有段距离,而今年更罕见打破长年的潜规则,新纳入十七项重要民生物资年增率作为参采指标之一,不免令人质疑,蔡政府老早就拍板明年基本工资调薪比照军公教,拉劳资学代表们一起演了一场戏。

回顾基本工资审议,长年默契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足额反映,经济成长率(GDP)劳资共享」,根据主计总处公布的数据,在审议会召开前,外界普遍预测调幅将落在百分之三左右。

实际上,早在审议会召开前,劳动部长许铭春就曾表态,通膨严重之下须照顾弱势劳工,甚至昨早审议会正式展开前,许铭春再提及,民生物资有相当涨幅,将在当前经济情势下,保障弱势劳工维持基本生活购买力。换句话说,对劳动部而言,景气不是焦点,物价指数才是必争之地。

只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最后突破过去审议惯例,多出十七项重要民生物资年增率作为参采指标之一。虽然许铭春宣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民生物资涨幅也必须纳入考量,但难道过去几年,边际劳工就不吃鸡蛋、猪肉,也不用沙拉油吗?

纵然有学者指出,今年前八月的重要民生物资年增率涨幅与消费者物价指数涨幅差距百分之三点五,跟前年百分之零点五、去年的百分之二相比,明显扩大,那何不干脆全额反映?还要搞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算法?

也因为百分之四点○五,接近明年军公教加薪百分之四幅度,也不禁令外界联想,蔡政府早就决定好比照军公教调幅,「先射箭、再画靶」。多出的参采指标,不过是为了调薪找理由。

回顾蔡政府这八年审议基本工资过程,剧本都是千篇一律,先让劳资各自表述,再由政府代表做出「政治决定」,尽管年年调升基本工资是事实,但基本工资调整,不该是依靠政府的「恩赐」,而是应该透过计算公式、法制化,才能确实确保调升基本工资赶上通膨幅度,也让劳资学三方都心服口服。

可惜的是,蔡政府八年执政下,不仅基本工资三万元的承诺跳票,当初竞选时推动六大劳动政见之一的制定「最低工资法」,至今也石沉大海,基本工资审议在政治操作下,犹如一场游戏,而对照蔡英文当初称劳工「是心里最软的一块」,也只是让弱势劳工做了一场梦而已。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