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新政府「補考」 台灣興衰關鍵

近来跳电停电频繁、企业忧心缺电,绿能发展更是屡爆争议。本报资料照片

半导体跃上国际舞台、台股频创新高,仿佛冲淡台湾面临的外交、国防隐忧,甚至还出现「矽盾」之说,但对内,民众实则剥夺感日增,非科技业领域的劳工甚至有二次剥夺感;对外,台湾出口仍由科技引领风骚,其他产业镇日忧心区域经济边缘化的隐忧,蔡政府将卸任,留下的是企业焦虑与民怨沸腾,准总统赖清德接棒上阵「补考」,挑战严峻。

产业、经济、内需、民生环环相扣。产业部分,台湾在美中博奕夹缝中如何保持竞争力?当台湾优势厂商如台积电,被迫进行晶片外交;PC组装供应链和伺服器大厂,被迫「台湾加一」,如何将核心技术留在台湾,却又不至于受「五缺」所累,考验赖政府的国际经贸与产业政策执行力。

对台湾中小企业、农渔业者而言,赖萧胜选之初,两岸破冰就被认为是艰困任务,台湾难以突破区域经济整合困境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或期待美国将台湾拉进印太经济框架(IPEE),两者皆困难重重,台湾在区域经济整合趋势中已成边缘人,而台厂为避免贸易壁垒,不得不选择产线外移,导致台湾面临空洞化危机。

蔡政府执政,台湾经济和供电如走钢索,基础建设如能源结构,至今还在核能存废议题中打口水战,「鱼电共生变台湾牺牲」,「假种田、真卖电」的农电共生,都引发不信任危机,产业发展几乎由「绿」翻「黑」。近来跳电停电频繁、企业忧心缺电,绿能发展更是屡爆争议。

基础建设与能源配比,涉及国安;振兴内需、扩大出口、改革税制,涉及经济与金融;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诈骗频传,考验政府效能。

蔡政府八年执政失衡,赖清德去年就在民进党中常会提醒党内,「要特别注意基层民众生活实质感受的问题」,胜选后如履薄冰,赖清德早早启动产业之旅,宣示要均衡台湾,让处处能安居、人人能乐业。民进党第三个四年执政即将开始,未必值得称颂,经济挑战是重中之重,这将是台湾走入兴盛或步向衰败的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