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物、现代化监控 精准麻醉安全升级
麻醉新药物结合现代化监控仪器辅助,可让有手术需求的患者拥有更好的手术品质。
精准医疗是全球发展趋势,麻醉也不例外,近年来讲求「精准麻醉」,在新药物和现代化监控仪器辅助之下,患者可以拥有更好的手术品质和麻醉体验。
台北荣民总医院麻醉部医师郑宏炜说明,麻醉讲求三大面向,病人要「不会动、不会痛、不知道」,既符合外科医师的手术需求,又能够恢复良好。早期大多根据医师临床经验,观察病人的心跳、血压、血氧等生命征象,但每个医师经验不同、对教科书的理解不同,可能导致对同一个病人的处置不同。
郑宏炜指出,如果麻醉药物剂量太多,病人需要花较多时间恢复自主呼吸,如果剂量不足,病人在手术中动了,恐危及手术安全;虽然病人在手术中醒来的机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将是非常不愉快的经验,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麻醉部主任程广义指出,过去麻醉监测重点在于心肺功能,但无法反映出脑部功能,近年讲求「精准麻醉」,病人什么时候进入镇静状态、什么时候进入麻醉状态,都可以透过精密仪器如脑波的频谱分析运算(DSA)监控脑部波形来评估。
「麻醉就像是开车在苏花公路上,看着悬崖很可怕,但看着警示装置走就不会有问题。」程广义形容,一旦摔下悬崖,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当然麻醉医师可以在专业仪器监测下适当的掌控,让病人平稳、安全地完成手术或各式医疗处置。
现代麻醉药物及监测技术快速发展下,精准麻醉模式逐渐普及,也非常重视作用快速且具有恢复快速效能的药物,例如镇静麻醉新药Remimazolam在欧美上市约2年,国际临床使用经验与数据皆呈现安全,目前已在台核准用于医疗处置时镇静,国内更有超过半数的医学中心导入使用,预估近期将进一步取得用于全身麻醉的适应症。
程广义表示,Remimazolam属于短效药物,在剂量合宜之下,可于1到1.5分钟内开始发挥作用、3到3.5分钟左右开始出现镇静作用高峰,在11到14分钟可完全清醒且若要加速恢复清醒,可使用Remimazolam的专属拮抗剂以加速恢复;各式无痛内视镜检查普及之下,国外医疗院所偏好使用短效药物,可满足病人和医疗院所的期待。
程广义进一步说明,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短效麻醉镇静药物是俗称牛奶针的异丙酚(Propofol),该药物可能造成呼吸抑制和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给药时发生窒息风险可能较高,需要麻醉科医师全程监测。相较之下,Remimazolam对于呼吸和心脏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未来若通过全身麻醉适应症,将成为短效镇静麻醉药物的新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