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文蔚》为台北文学馆奉上一块砖

须文蔚》为台北文学馆奉上一块砖

2024年,将迎来台北建城140周年,1884年搭建起的城墙,曾经是都市的臂膀与屏障,捍卫着先人的安居乐业,守护着孩子的书声朗朗,但140年前台北没有文学馆。

1898年在京城维新变法风起云涌,当年7月总理衙门呈上〈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打算建构第一个大学,由梁启超起草,标榜的「中西并重,观其会通」,「功课」分「溥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文学」不入「专门」。「溥通学」中的第九门的「文学」,仅排在「体操学第十」之前,文学给放逐到边缘,但胜过体操。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城墙拆了,现代化的台北城中,体育胜过了文学,规划中的台北文化体育园区从2012年动工,号称投入288亿的预算。就艺术领域言,台北有「北美馆」、「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数位艺术中心」等,不胜枚举,北美馆年度预算约1800万元。文学界卑微地请求设立台北文学馆,终于有了一线曙光。

多年来,台北文学资料未有专职机构收藏,散失严重,每每有前辈作家辞世,就会再听到一次他的藏书文物流失的感叹。过去台静农先生逝世周年前,包括眼镜和文房四宝等等,送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典藏。

其后,柏杨先生的手稿、藏书都大量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资料相当丰富,其中包括了柏杨先生珍藏的书籍,他本人全部著作的各种版本、创作参考用书、各类杂志,以及部分著作的手稿、书信、剪报、照片、名家书法字画、使用过的物品实物等共11742件。最近包括张秀亚、林海音、洛夫的文献资料与手稿,也都捐入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些在台北发光发热的作家,因为台北不重视文学资料典藏,于是将大量流失。

101年,我受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文学馆规划设置暨营运管理研究案期末报告」:一个完整的文学馆,应结合博物馆、图书馆与研究机构三方功能,主要工作是:典藏、教育推广、国际交流、出版以及数位传播。只是藏品展示,或者只是图书借阅,都会窄化了文学馆设立的功用。国内文学馆一般有收藏、展览功能,有一些地方文学馆与县、市图书馆结合,也提供民众在馆内阅览图书。

在一个超过百年历史的「古都」谈理想的文学馆,台北市现在没有预算,愿意设置市立的文学馆、没有人力,愿意提供文化行政人员、没有场地,愿意建构展示典藏空间所,幸我们有的是民间力量。

典藏:文讯以长期抢救文学史料与档案

研究:文讯有丰富的台湾文学研究能量

推广:文讯有办理台北文学季与文学奖的经验

教育:在纪州庵的文学森林启发无数的文学爱好者

国际交流:推动长篇小说国际交流互动

请放下复制一个台湾文学馆的想法,台北有着华文文学与出版环境中,独一无二的自由、多元与创意的土壤,让台北文学馆从民间出发,打造出文字的桃花源。

为台北文学馆奉上一块砖,期待2024年台北建城140周年,今天筑的砖墙,会成就真正的「台北文学馆」。

「共绘台北文学蓝图──百位文化人的城事提案」第五天,最后一日晚上场与谈人为朱宥勋、吴妮民、崔舜华、梅家玲​、许荣哲、须文蔚、黄建业、杨翠、赵政珉​,与身兼主持的陈素芳。

作者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