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与不选之间 陆媒:「最后一颗稻草」倒苏也压向蔡
▲民进党党主席之争,苏贞昌和谢长廷放弃参选,蔡英文势必接任下一届党魁。(图/东森新闻)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太阳花学运引发民进党大震荡,苏贞昌宣布退选党主席后,外界猜测他将回锅新北或挑战桃园,甚至传出基层劝进苏争取2016总统声音,陆媒评论苏「跌破一众眼镜」行为,看在党内成员眼中并不意外,「『选』与『不选』之间,有着怎样的辩证法?这场「一个人的征战」仅是一个「没有遐想空间政治秀」吗?」
《中国台湾网》特约评论员萧春阳撰文指出,也许苏贞昌没有料到,当他大力支持的「太阳花」学运散场时,自己在民进党内的大势也已经退去。也许更多人没有料到,苏贞昌在学运结束3天后突然宣布退出党主席角逐,紧接着谢长廷也跟进表示放弃选举。
即将于5月登场的民进党主席选举,毫无疑问与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系紧密,如今从热闹的「三国演义」变成了蔡英文一人的「独角戏」,真的像某些人说的已经在实质上完成了民进党世代交替的任务了吗?
只是,苏贞昌这个「跌破一众眼镜」的行为,看在民进党核心成员的眼中却并不意外。「选」与「不选」之间,有着怎样的辩证法?这场「一个人的征战」,仅仅是一个「没有遐想空间的政治秀」吗?
一、苏贞昌退选换来「好名声」
「苏贞昌,不要再想选『总统』了!」很多台湾民众一定都还记得反服贸学运时,电视新闻里不断重播的这个画面。没错,反服贸学运带给民进党的首波冲击,就是打乱了苏贞昌参与民进党主席选举的布局。
学运退场,谢系子弟兵赵天麟抛出「应废除大老政治,苏贞昌、蔡英文及谢长廷都不要再选主席,让中生代掌握党机器」的风向球,隔天一早的4月14日,也就是民进党主席竞选登记启动的首日,苏贞昌就投下震撼弹,在「脸书」上宣布自己退选:「不忍撕裂,所以放手,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为台湾打拼,永不改初衷」。
几个小时之后,谢长廷也宣布弃选。当天中午,蔡英文透过办公室发表声明,肯定苏谢作为民进党创党党员的全心付出,并表示「必须坚定的承担,完成世代传承和党的改革」,展现选到底的决心。
苏贞昌的「退选宣言」合情合理,展现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大将之风」,但真正的理由恐怕还是因为他在党内外的声望一直大幅落后于蔡英文。不少民进党人士表示对苏的退选并不意外,因为他「选不下去了」!
一位民进党派系核心成员直言,在反服贸学生号召人民上凯道行动中,当他看到苏贞昌遭学生呛声,而同一场合,却不断有学生对蔡英文喊「加油」,当时他就对苏最后会决定不选党主席已心里有底了。前台南县长苏焕智则指出,苏贞昌放弃党主席选举,并不意味放弃2016。
被视为苏系人马的民进党「立院」党团书记长吴秉叡则表示,苏贞昌的决定与2016绝对无关,只是社会各种责难都有,求全不易。同为苏系人马的「立委」邱议莹说,苏贞昌这段时间是「做到流汗却被嫌到流涎」,承受很大压力。
尽管如此,打着「团结」旗号的苏贞昌,能够在中生代要求「大佬们放权」后如此「从善如流」,还是引来党内一片赞美之声。高雄市长陈菊说,苏贞昌用高度成全与祝福,期许党能符合人民期待。
台南市长赖清德说,苏贞昌有风度、有高度值得敬佩。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说,苏贞昌以肉身成就大我,展现抉择、风骨与承担,是世代交替传承的典范。
另一个有趣的现像是,苏贞昌宣布退选后,大批绿营支持者电话涌入民进党中央,几乎清一色鼓励打气的声音;而苏担任党主席以来,人气从来没有如此旺过。
二、展现团结还是山雨欲来?
有民进党内派系核心成员直言,苏贞昌眼见党内声势悬殊,选择此时退出,不过是为了避免提前出局,这不表示苏贞昌就此认输,因为党内多方面评估,接下来谁接党主席都会很辛苦,蔡英文接党主席后若伤痕累累,苏贞昌未尝没有再起的机会,距离2016党内初选还有一年准备时间,届时恐怕才是蔡苏最后对决时刻。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5年任陈水扁办公室秘书长时的苏贞昌也曾登记参选民进党主席,当时被媒体问到是否委屈时,苏表示「蹲下是为跃起,后退就是前进」。这话后来成了苏贞昌的最经典语录,如今听来无法不引人浮想联翩。
「后退就是前进」,或许就是苏贞昌此时的想法。虽然苏以往人气不如蔡,但他不硬碰硬,而是选择化被动为主动,选择在颓势与困局中寻出路,他的「礼让」让他声望大增,与蔡系较劲的筹码也必然大增;下一步,即是拉长战线静待蔡英文在扭转民进党劣势的过程中栽跟头。
只是主动变被动,苏贞昌对局势便再也无法随心掌控,如果绿营2014胜选,蔡英文的共主地位更为巩固,届时苏恐是大势已去;更何况苏已到迟暮之年,万一这次「裸退」弄假成真,也应是他能预料到的一个选项。
苏贞昌虽在退选声明中强调「要打赢2014,力量不能散,民进党不能先乱,少一次厮杀,就少一分伤害」,但他却未提不选2016。只要苏贞昌一天没说不选2016,民进党内就会流于2016大选为主轴的竞争或猜忌。
苏的退选,让民进党主席选举单纯化,却让民进党内情势更复杂化。苏谢退选时都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但能否做到,却是难题。民进党内人士直言,苏贞昌可望成为牵制国民党的一枚「活棋」,苏若能保存实力,避免「彗星提前对撞」,2016年苏贞昌仍是蔡英文的对手。
三、「最后一颗稻草」压倒苏也压向蔡
苏贞昌阵营原本寄望「太阳花」学运能为苏贞昌拉抬声势,但事实却是「躲在学生后面」、「只能在中间做些后勤工作」成了民进党在学运中的角色,苏贞昌一度忘情拉着「立委」林佳龙的手高喊「冻蒜」,不仅被党内骂翻天,挺学运民众也公开向苏呛声「别只想着选举」。
太阳花学运成了压倒苏贞昌的「最后一颗稻草」,他对学运的支持并没有换来学生们的领情,反而让自己受伤最重;而从中反应出来的,却是民进党面对两岸和平发展现状时的无可作为与束手无措。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最后一颗稻草压倒的不只是苏贞昌,如果蔡英文今后仍然无法让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有所突破,这也会是压向她、将她送下政治舞台的最后一颗稻草。
对于苏贞昌来说,他这一任党主席期间已注定无法让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反服贸学运期间,对于服贸,民进党内要角包括蔡英文、谢长廷等也只主张逐条审查,陈菊等民进党执政县市的县市长还表态有条件的支持服贸,毕竟接下来的「七合一」选举是地方性选举,民进党执政县市多是农业县市,大陆市场不容小觑;但苏贞昌却大展其政治投机本性,先是抛出坚持「两国论」的民间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后又以民进党中央的名义发放「退回服贸」的文宣小册子,引来国台办发言人痛批「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此,民进党怎能让台湾人民相信其有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无论苏贞昌是不是「以退为进」,苏系「立委」都言明了他退选的部分原因:接任党主席后两岸政策模糊反复、党内派系恶斗有增无减,连绿营铁杆林义雄都退党另起炉灶,苏贞昌的确是内忧外患、状况不断。这也成了苏贞昌受到民进党内外质疑的重要原因。
对于蔡英文来说,自宣布参选党主席以来,台湾各界就知道她「醉翁之意不在酒」,选的是党主席,瞄准的却是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大位元」。
其实不管有没有学运,蔡英文在这场党主席之争中胜出的概率都较大,所以「岛内」舆论观察的重点还是将要走向2016的她到底会不会在两岸政策上有实质的改变,毕竟外界公认其2012的失败是在两岸政策上,蔡英文自己也承认两岸政策是败选的「最后一哩路」。
尤其在这场学运中,纵然国民党当局在处理服贸议题上焦头烂额,但民进党并未因此声望大振,说到底还是因为两岸路线僵化保守。虽然蔡英文近年也展现了要与大陆沟通的意愿,还提出要「小英基金会」执行长林全率团访问大陆,但却始终提不出两岸政策应有的方向和路线。
台湾名嘴周玉蔻说,一场学运,民进党在边缘化的危机中,逼出了苏贞昌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呼唤,散灭了谢长廷在两岸关系上寻找政治春天的南柯之梦,却又一次带给了蔡英文通往政治乐园的惊奇与惊喜。蔡英文不是没有造就台湾首位女性「总统」美梦成真的可能。选择,在一念之间。关键,还是蔡英文对两岸关系的认知。
对敏感政策不敢明确化,尤其是面对「统独」问题,想要两面讨好却最终哪方也讨好不了—反服贸学生占领「立法院」议场24天,正凸显了民进党这种政策摇摆不定的困境。
这个民进党的包袱,当然要由接下来掌印的蔡英文一力承担。苏贞昌以退为进的机会在于,蔡英文2年民进党主席任内若无法改变大局,没有能力改变被社会与学生运动拖着走的边缘化命运,他就能名正言顺的出来收拾烂摊子。所以,这个民进党主席,「不选」未必不好,「选」也未必就好。这其中的政治盘算,恐怕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辨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