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杂费20年未调涨 私校财务吃紧 校长喊话政府盼正视困境
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5日在静宜大学举行私立大学校院校长会议。(李京升摄)
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5日在静宜大学举行私立大学校院校长会议,31所会员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与相关主管齐聚,交流私校发展特色,并提出所面临困境,包括学杂费20年未调涨、少子化冲击、政府管制趋严等问题,对私校财务、招生等发展影响甚钜,而多数校长诉求则是希望调涨学杂费。
今天会议讨论「建立私校发展特色」、「高教政策影响与因应」两大主轴,由中华大学校长刘维琪、世新大学校长陈清河、慈济大学校长刘怡均、逢甲大学校长王葳、元智大学校长廖庆荣、义守大学校长古源光等人发起讨论。
陈清河说,从108课纲之后,还有少子化问题,让私校营运愈来愈困难,包括学校的财务结构、专业、学生地缘关系都有所转变,私校为了生存已成为1种产业,把学生找进来也要能把学生留下来,比如学生毕业后的 「售后服务」也很重要,像是协助海外研习、产学合作等方式,才能让私校永续发展。
刘怡均表示,慈济大学创立以来培育医护相关人才超过2.4万人,支撑慈济医院成为东部唯一医学中心,翻转东西医疗严重失衡情形,早在2、30年前人口贩运问题多,不少年轻少女被拐骗到北部、西部,在校方透过奖助学金补助,才让年轻学生入学就业,而现在教育环境除培育人才不易,有少子化问题,还有隔代教养、经济弱势等问题需要重视。
廖庆荣则提到,私校学杂费已约20年没有调涨,学杂费收入对私校财务影响远大于公立大学,而政府对公立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都远多于私校,公私立资源差距逐渐扩大。
他说,必修课程有专任要求,但新创课程往往招聘不到专任教师,使得私立教师职缺不稳定,他建议方宽专案教师比例限制,或采专案教师聘任,对学校和老师双方都有利。
静宜大学校长林思伶表示,今年私立大学校院校长会议的主轴是提供平台,让私大校长各自分享学校的特色;且希望招收学生的兴趣能与就读系所相符合,透过与会专家学者的演讲和讨论,亦能精确掌握策略,尤其在高教红海时代,各校都能朝永续经营迈进。
教育部政务次长叶丙成说,少子化的台湾,不仅是私立大学,整个高教体系都面临艰巨挑战,私大必须更灵活与开放;尤其减免学杂费政策,已缩短公、私立大学的差距,针对弱势生的补助很重要。
叶丙成表示,新政府上任后,重要政策之一就是招收外籍学生。私大在国际生招募的积极程度更甚于国立大学;但过去在乎的是「收进来」,现在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愿意留下来,成为台湾未来的一分子。
叶丙成强调,教育最重要是教育的品质,尤其私大要打破「兄弟各自爬山」的阶段,需整体维系品牌、互相协助;透过相关机制,建立最好的台湾高教品牌及教学品质,今天各校提出的议题,若短期内无法解决,将带回教育部逐一检讨研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