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党检媒带风向 葬送司法公正性

京华城弊案一再有侦查内容被特定媒体曝光,外界质疑民进党党检媒一体,刻意带风向。图为京华城土地。(本报资料照片)

检廉侦办民众党主席柯文哲涉及京华城弊案近2个月,一再有侦查内容被特定媒体曝光,外界质疑民进党党检媒一体,刻意带风向。学者认为,在民主政治体制,所有案件未确定判决前,都采无罪推定,现在外界怀疑党政检调系统与媒体合作带风向,这样的手段不仅对诉讼当事人不公平,也让侦查不公开原则变成公开的笑话。

台艺大广播电视学系教授赖祥蔚表示,此案虽无法证实检调是否泄漏消息给特定媒体,但这段时间,有媒体快速累积大量相关报导,很难不让外界质疑党政、检调与媒体的关系,且已严重到影响民众对侦查不公开的信心。

赖祥蔚认为,证据真假与案件内容,须让相关人等在法庭攻防,不是在拿到消息向媒体放话,这样作法除对诉讼当事人不公平,「相信检调人员也不希望侦查不公开,最后变成公开的笑话。」

清华大学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提到,在民主政治制度下,所有案件在没有确定判决前,都采取无罪推定,但过去曾听说,有检察官把侦查笔录等文件丢在垃圾桶,让记者去看,之后发展成新闻报导,目的就是要在舆论凝聚成办案方向。

即便检调放消息给记者可能是种潜规则,但柯案最近传出检调独厚特定媒体,何志勇说,必然让大众质疑执法单位的公正性。

何志勇援引政治传播理论「框架效应」来说明,也是俗称「带风向」学理来源,即透过手段,让受众在事件的多方面像中,只看到一个角度,最后引导民众只往固定方向思考,但这样以偏误协助办案,并非合适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