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求醫無門 「不敢再治骨鬆」
牙科医师推测,全台约有三、四百万骨松患者,因年纪较大,患者通常合并有牙口问题,却因为施打抗骨吸收的保骨针剂,牙科治疗若不特别留意,恐因拔牙、植牙引发严重副作用,成为牙科人球,图为示意图。记者曾原信/摄影
骨松患者成为基层牙科诊所的烫手山芋,施打骨松针剂多年的赵女士,近期因牙痛至住家附近牙医诊所就医,医师诊断为「蛀牙」,但因蛀牙位置深,最后可能没办法做根管治疗,得拔牙处理,原本准备安排疗程,但赵女主动告知自己是骨松患者后,牙医却不愿帮她治疗,最后靠家人介绍转至北部医学中心求诊。
另一名患者是施打骨松针剂逾八年的胡女士,新冠疫情期间因牙床剧痛、齿牙松动,在住家附近牙科诊所照X光检查,找不出原因,来回拖了数个月,至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植牙处发生腭骨坏死。胡女为就近治疗,找了一间牙医诊所求治,但牙医认为她的状况复杂「不敢处理」,后续以诊所缺乏设备为由,要胡女到医学中心就医。
台大医院牙科部主治医师李正喆说,太多骨松患者因求助牙科诊所遭拒,不仅加深对牙科治疗的恐惧,也不敢再用骨松针剂。
李正喆认为,应鼓励骨松患者积极接受骨松治疗,同时也需要教育牙科医师,如果有合适的治疗计划,如分阶段植牙、拔牙后,伤口尽量完全缝合,可帮助减少骨位移及缩小伤口,或提前投以抗生素,都能降低腭骨坏死发生机率。
台北医学大学骨科部医师王柏尧表示,骨科医师在开药前,通常会请患者先处理牙口问题后,再开始用药,若治疗过程中需接受牙科治疗,会建议停药三至六个月后再拔牙、植牙,能大幅降低副作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