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渡专栏》深圳事件的沉痛教训
深圳发生杀害日本儿童的事件,为中日关系投下阴影。(图/微博)
深圳发生杀害日本儿童的事件,震惊了全中国,也为中日关系投下阴影。许多文章检讨中国的仇恨教育,尤其仇日心态,要为此负起最大责任;也有人认为中日之间的友好是维系东亚和平最重要的稳定力量,中国不应再继续仇日历史教育。然而,抗日历史又是血迹斑斑、为时不远的史实,如何可能不在学校教授呢?这正如德国不教纳粹史,是不可能得到教训是一样的道理。
在仇恨教育与史实教育之间,我们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的、真实的历史认知呢?
日本曾有一部电影《203高地》,刻划1904年11月,日军在旅顺港附近的203高地发动对俄战争。电影里,一位日本小学教师热爱俄国文学,尤其是人道主义者托尔斯泰,在课堂的黑板上写下「俄罗斯,美丽的灵魂」。过不久,他被征兵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参加这场战争。日本第7师团在仅仅5天的时间内由1万5千人耗减为不到1千人,由此可知惨烈程度。
在战场上,小学教师和一个俄国士兵同时身陷沙坑中,俄兵已受伤仍奋力顽抗,而日兵望着他绝望的眼睛,心中不忍,但最终仍杀了他,却在他口袋中,看见一个俄国年轻女孩的照片。那个小学教师成了杀死「美丽的灵魂」的凶手。过不久,他自己也战死了。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但更大的残酷是:两大强权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你死我活的占领争霸战,而炮火之下的东北老百姓有多少死伤,却不在他们的考量之内。这是历史事实。记住这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反省与教训。质言之,是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对强权的抵抗,最重要的,是对和平的召唤。这就是历史教育与仇恨教育的不同。
同样的,当日本谈起日俄战争,侵略中国与东亚,乃至突袭美国珍珠港,如果未曾反省战争的残酷,或反思日本军国主义所造成的后果,对东亚人民所造成的残杀,而只是强调其英勇血战的牺牲,那就无法带给后世子孙应有的教训。
仇恨教育与历史教训是不同的。仇恨教育是将仇恨扩大化,导向民族主义,仇恨一整个民族。这正如台湾早期的反共教育中,把共产统治下的苏联描述为邪恶帝国,进而将俄国人也妖魔化。或如大陆,批判日本军国主义,导致将所有日本人妖魔化。或如现在的台湾,政治上与中共政权对立,进而将所有中国人、中华文化都妖魔化,是一样的道理。
然而,这是盲目的。你可以反对政权,反对军国主义,但怎么可能反对文学、反对作家、反对一个民族和他的文化呢?一如俄国有着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这么美丽的灵魂,日本有紫式部、川端康成、井上靖、矢内原忠雄等这些优秀的作家学者,你可以痛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但你如何去恨这些反战、召唤和平的作家呢?
今天,台湾执政者也有着仇恨教育的倾向。在反共的大旗下,逐步从政权,走向反中、反华、反中华文化,反到连中华文明里的古代神灵、民间信仰、文学作家、艺术家等都一并排除的地步。这也是非常典型的仇恨教育。可我们如何仇恨并隔离李白、苏东坡、杜甫、沈从文呢?那么美丽的文学灵魂啊!
台湾的教育与社会风气,一定要避免走上极端对立的仇恨教育。尤其是台湾不断被政客扩大的「民族主义情绪」,从政党对立到教育的课纲内容,正在走向反共、反中、反华的仇恨情绪,最终它将造成难以避免的社会仇恨。请看看,仅仅是演员吴慷仁签了大陆经纪约,就被酸成有如放弃了台湾,这是多大误会呢?
事实上,仇恨只会带来偏见和误解;盲目的仇恨与排拒,只会导致无知,更严重的则是带来内部的撕裂与互相伤害。而仇恨所伤害最深的,恰恰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没有爱而只有恨的心,是空洞而虚无的。抵抗仇恨教育,这是深圳事件给我们的最沉痛教训。
(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