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世纪强震撼动车用电子业 揭台厂突破日本包围圈的秘密

立隆电强攻车用晶片等领域。(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在吴志铭带领下,立隆电在车用、工业、航太等领域多元布局,营运稳步向上。(图/财讯提供)

吴志铭今年正式接任立隆电董座,他相信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当年若不是提早布局车用产品,立隆电今日也无法与日商相抗衡。

根据《财讯》报导,立隆电创办人暨荣誉董事长吴德铨今年正式将董事长大位,交棒给原本就出任总经理的长子吴志铭。不同于国巨与华新科借由并购方式壮大营运规模,立隆电专注在高附加价值产品,未来吴志铭除了将分散生产基地,也将透过策略联盟方式,共同往车用、工业等领域发展,带领立隆电走向下一个50年。

被动元件产业在历经2018年的高峰之后,经过5年的产业秩序调整,2023年可望落底,2024年在消费性电子库存去化完毕,以及车用电子需求持稳成长的带动下,整体产业有机会逐步走出谷底。

《财讯》报导指出,甫接任董事长的吴志铭在公司内部已历练30多年,从基层做起,早期派驻在马来西亚厂,跟随日商学习生产管理,且专注于上游材料与技术研发。

面对长期以来日本在被动元件产业领先全球,吴志铭表示:「日商擅长标准化的产品制造,而立隆电挟着对于上游材料熟稔,可做客制化商品,开发出效能高且成本低的产品,并提供完整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再者,相较于日商交期平均需要9~12个月,而立隆电则保证只要两个月就可以如期交货,效率更高;在产线更换上,立隆电可以在1天之内完成,而日商至少需要1个星期。

《财讯》分析,由于重视研发,吴志铭总是超前部署。举例来说,立隆电很早就投入车用产品开发,早期做了4、5年虽无生意上门,但仍积极通过各项车用电子规范与车厂认证;直到日本发生311大地震,日本车厂面临断链危机,直接找上立隆电。它随即取代部分日商,直接打进车用供应链,「否则1颗元件测试报告需要9个月才能完成,立隆电如果不是早已准备好,机会来了也吃不到。」吴志铭形容。

这次事件让立隆电在车用铝质电容崭露头角,吴志铭用「天时、地利、人和」6个字来形容,后来更因此也成功打进美系电动车龙头,以及欧系与中国合资车厂。发展至今,立隆电的车用比重已高达3成。

《财讯》也发现,立隆电的车用产品,主要从车用影音系统的铝质电容开始做起,再逐步扩展至附加价值高的品项,如引擎化油器、液晶仪表板、汽车电动坐椅等电容产品。随着车用电子化比重提升,近来多数车厂开始采用液晶仪表板,提升座舱科技感;而依照仪表板尺寸与功能不同,需要约6~10颗铝质电容。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液晶仪表板的电容,立隆电市占率高达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