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生产营运的影响与课题
背景图片图/本报资料照片、中新社、美联社
COVID-19起于中国大陆武汉,接着迅速扩散至各国,导致全球制造与供应链一个个被迫暂停运作,物流效率亦不如以往;不仅导致一般产品的出货不顺或无法出货,连关键抗疫医疗物资也无法有效率地供给、运送至各国,这对于欠缺当地生产线与相关技术的开发中国家而言,更是重大危机。
国际供应链的停摆或断链,突显在地供应链、区域型供应链存在的必要性。当国际供应链无法正常运作时,「小而美」的在地供应链可即时「接手」,支援最低限度的国际订单生产规模,或因应当地市场的紧急需求。
在未来高度不确定性的企业营运环境下,「适应供应链新常态」成为制造业领导阶层接下来的重要课题。过去在太平盛世时,制造业的各个次产业供应链大多各自运作,有自己的生产系统与物流系统,但疫情爆发后发现,行之有年的运作体系事实上应变能力仍有不少的进步空间。
传统运作模式的脆弱点暴露后,可望促使供应链主导厂商引领关联业者导入前瞻科技,以优化传统供应链运作效率,并提升风险管理成效。此外,疫后消费者行为与市场需求产生变化,预期对于国际供应链的调整计划也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而为了因应疫后市场需求,预期跨供应链的支援将更为常见。
COVID-19虽为生产营运管理带来的挑战,但也因此间接「促进企业数位化」,或触发「企业数位转型」的动机。这波疫情让不少企业意识到,既有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方式,事实上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尤其至今为数不少的中小型制造商,甚至还是用「纯人工」方式记录和管理供应商,以致于疫情爆发后难以有效应变,而当长期合作的工厂无预警停工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可替补的救火队。
传统供应链运作模式在正常状况下可行,但一旦突发状况发生,数位化程度低的厂商便立刻陷入窘境。尤其像COVID-19这样的天灾,结束时间无法预期,意味着厂商在没有合适的数位工具支援下,只能干等、干着急。
眼见事态严重,不少业者在疫情期间开始评估数位化,或企业数位转型的必要性。在心态的转变及危机感的驱动下,可望激发产品或企业作业流程数位化之需求,并为下阶段的「数位转型」计划暖身,最终达到生产营运自动化、透明化、效率化之目标。
为了避免群聚感染,许多企业在疫情扩散后切换成在家工作或分批到班模式。为了满足远距工作与互动需求,企业开始加重对数位工具的依赖,如:线上会议软体、手机通讯软体、线上教育训练平台、AR会议与研发协作方案等,以维持最大程度的正常运作。
从天而降的「数位化机会」
这个从天而降的「演练机会」,促使不少企业开始研究远距工作下的各种情境与问题,探讨面向包括使用系统、使用人员、使用场所,及无纸化的可行性等,借此筛选出适合的IT工具,来对应各种作业情境。虽然不少企业被「赶鸭子上架」,但后来却也发现「原来高比例的员工在家工作,竟然也是可行的」;而这些IT工具、系统在通过压力测试后,也变成了远距工作系统导入计划的第一步。
未来企业可望进一步订定更完善的解决方案、研拟导入的优先顺序,除了确定系统可有效协助员工提升生产力、突破远距协作与洽谈业务的不便之处,同时也要能方便主管掌握员工居家上班状况,并兼顾员工远端存取企业资料时的资安保护。最终,建构出一个以「员工」为中心,而非「场所」为中心的远距工作环境。
以日本富士通为例,该公司已预计在2023年3月前将现有办公空间面积缩减50%,删除原有通勤交通费用津贴,改为提供每月5,000日圆补贴在家上班衍生之通讯费及电费等。此外,亦将提供工作用的手机或采用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方式。至于交通费用,则将采实报实销方式。富士通原有的办公空间将调整为「Hub Office」、「Satellite Office」型态,采行动办公室模式,意即员工不再有固定办公座位。此外,办公室也打散至各地,并可跟员工居家办公环境连结(称为「Home & Shared Office」模式),以因应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生活型态。
无预警的天灾人祸向来是国际供应链管理上最大的挑战,考验着业者的应变能力与供应链韧性。近年制造业供应链事实上碰过多次天灾人祸,单就资讯电子供应链来说,就碰到过泰国水灾、日本地震/核灾、工厂火灾,以及中美贸易战等,还有这次的COVID-19。
但是,疫情爆发跟其他天灾人祸不同之处是,第一、复原时间无从预测;第二、看不到「敌人」在哪里,导致应变对策难订;加上,根据经验供应链受到疫情攻击的频率,通常十几年才一次;因此,到底是否有必要为此立刻大举搬动既有供应链?事实上有待商榷。
在地与国际供应链 拚整合
综合考量中美贸易战下的关税议题、供应链移动成本,以及天灾人祸发生的频率等要素,预期疫情平息后,制造业供应链仍应主要仰赖原本的国际分工模式,以保有成本竞争力;但是,在地供应链的重要性将较过往吃重,主要任务是要在「非常时期」时化身救火队,迅速衔接生产任务,以确保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产功能,或至少可供应当地市场需求。透过国际供应链与在地供应链的新协作模式,来提升应变与防御能力之目的,同时维持成本竞争优势。而在地供应链如何与国际供应链有效地相辅相成?无疑将是企业与产业的新挑战。
远距上班可跨越空间限制,有助落实工作型态改革。这波疫情让许多员工被迫远距工作、协作,但也因此才发现这样的工作模式之可行性与好处。例如:线上工作模式一旦成常态,将有助形成「全球各地专家齐聚,进行脑力激荡」之机制;此外,远距上班模式下,员工的线上活动相关数据亦可持续累积,有利后续分析与运用。
当然,部分互动活动目前仍难以无痛转至线上进行,如:议价、谈判等特定目的之会议,与会者需掌握互动气氛、节奏及微妙的语意等,当前的线上视讯会议软体尚无法完全满足使用者需求;此外,当在线上展示新产品时,效果也常会打折扣,这就需要仰赖更前瞻的互动科技,如:混合实境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思维,才可望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