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信息科技课程中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基本原则及实施路径
本文从《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有关评价内容的理解入手,探讨如何强化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以促进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发展。同时,本文强调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的基本原则,探索有效的评价路径,促进评价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期更好地推动信息科技课程评价平稳落地,促进信息科技课程健康发展。
多元化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方法,它旨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全面了解和评价个人或事物的多方面表现。其核心在于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并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更为准确和公正的评价结果。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评价过程中,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单一维度的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评估。通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01
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基本原则
1.总体要求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在课程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这意味着,教学评价不应局限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而应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也就是要“引导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学顺应时代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推进教与学方式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基本原则
《课标》指出,在课程评价时“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具体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学习结果的评估和应用,服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步和参与度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和记录。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和改进。终结性评价则是在学习活动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的评估,通常以考试、报告或项目作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衡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是对学生学习成效的最终检验。
在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分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数据,识别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利用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策略,制订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2)坚持基本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纸笔测试、上机实践、作品创作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状况
在信息科技课程评价中,基本知识考核是评价的基础部分,它要求学生对信息科技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实践应用考核则侧重于评估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学生需要展示他们如何使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是一种将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的意义在于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2
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实施路径
按照《课标》的要求,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的实施路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终结性评价。这两条路径既涉及平时教学测评又包括了学业水平考试,是课程实施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手段。
1.加强过程性评价
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目的,《课标》明确地指出:“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和优化教学环境。”
对于过程性评价的内容,《课标》清晰地界定:“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参与程度、学习内容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等方面。”
对于过程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课标》明确地指引:评价情境的真实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反馈的指导性五个方面都要做好。
①评价情境的真实性意味着需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信息科技的知识。
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则要求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评价,还需要包括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③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则强调需要运用不同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如测试、项目、观察等,以适应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风格。
④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要求在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⑤评价反馈的指导性则强调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指导他们的学习进步。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信息科技课程的有效评价体系。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与期末评价等几个主要的环节。至于各个环节的操作要点、方法及注意事项在《课标》里都有详细表达,其中需要强化两个方面:一是在方法上如何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优势进行评价;二是在操作上如何发挥评价的促学功能。
第一方面,在信息科技课程的过程评价中可以利用的信息科技手段很多:
①通过在线测试和自动化评分系统,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问题;
③利用在线讨论和协作工具,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④通过数字化的学习成果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的优势,可以更有效地进行信息科技课程的过程评价。
第二方面,信息科技课程的过程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持续的观察和评估。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种评价方式,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2.完善终结性评价
《课标》指出:“终结性评价侧重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达成度。”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课程来说,学业水平考试就是终结性考试的最典型的呈现。按照《课标》的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性质是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省级考试,其目的是为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提供参考,为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对于评价的性质可以从两个关键词进行理解:“课程目标达成度”和“省级考试”。“课程目标达成度”是指学生在完成信息科技课程学习后,对课程设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这个评估标准通常包括理论知识的理解、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课程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以及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学生的信息科技课程目标达成度。“省级考试”主要是从强化省级统筹角度考虑,整体推进义务教育课程均衡发展。
对于评价目的可从初中毕业、招生录取、质量参考、教学指导等角度进行理解。信息科技课程是否纳入中考范围各地并无一致看法,所以,其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应该放在质量参考与教学指导前面。作为质量参考必须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其达成度进行测量,以便做出科学的评价。同时,还要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优势与不足,从而对后续课程的教学做出精准的指导。
与其他类型的考试一样,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既可以是纸笔测试,也可以是上机实践。只要能体现“注重评价育人,强化素养立意”,无论什么形式都是可取的。但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以“情境”形式出现的题目,更被普遍看好。《课标》在谈到试题的命制时给出了“明确测评指标—预估试题的难度水平—确定测评题目的类型—确定试题情境和任务—确定测评题目的评分标准”的流程和相应的样题,为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做出了范例。
总之,要践行信息科技课程中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既要准确把握《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其评价的基本原则,也要明确评价的内容与目的,了解其主要路径。在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的素养培养,包括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在评价方式上,不再仅依赖于传统的笔试或者机试,而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便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素养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提升数字素养。
后续推送:
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信息科技课程中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基本原则及实施路径
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聚焦信息科技素养,探索多元评价新路径
义教“信息科技”课程理解 | 素养立意的小学信息科技分项评价实施策略
本文作者:
李维明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刊登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6期
引用请注明参考文献:
李维明.信息科技课程中素养导向的多元化评价基本原则及实施路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06):13-15
欢迎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