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揭心灵课程「3恐怖套路」:快离开!大推1招最有用

▲家宁最近卷入心灵课程风波,掀起外界关注及讨论。(图/翻摄自YouTube/异色档案)

图、文/潮健康

网红「诡异谈话影片」引热议!竟与「心灵成长课程」有关?

台湾影音频道《众量级CROWD》宣布停止更新,频道主理人「家宁」近日开设新频道,因影片谈话内容与过去言行差异甚大,引发广泛网友讨论;甚有不少人猜测,家宁诡异的谈话语调,可能与过去参加「心灵成长课程」有关。

对此,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兴院区整合医学照护科主治医师姜冠宇于社群表示,「没有什么思考系统是绝对不好的」,但坊间标榜心灵成长的相关课程,若需花费大把钞票才能上课,民众确实需戒之、慎之;只要在过程中有感受到些微的不适感,例如被要求、责难、贬低甚至勒索,就必须当机立断离开。

姜冠宇医师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想突破的上限都不尽相同。当个体有心想解决问题、但无从得知解决办法时,往往容易无所适从。此时心灵成长课程会提供人脉与情感上的支持,实则利用个体的恐惧感,让其无法抽身,甚至成为心灵成长团体的一员。

不必花大钱上课!医教1招最能让心灵成长

姜冠宇医师强调,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执行任务遇到瓶颈时,不妨先以减少压力源为主要目标,确保脑回路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运转。例如「运动」即为众多研究实证、具有减压效果的良好嗜好之一。「相信我,不相信我也罢:最好的心理成长就是『去运动』!」

《英国运动医学期刊》(BJSM)刊载的南澳大学研究即指出,运动干预能显著减少焦虑症状,效果比心理咨询或主流药物高出1.5倍。研究团队以「效果量」(Effect Size)作为衡量身体活动在改善心理问题的影响力大小,减掉的效果量数值越大,代表改善越显著。

运动改善新陈代谢与内分泌 医:有助提振心情、正向思考

在此研究中,身体活动在减少忧郁、焦虑症状上的效果量,分别为-0.43、-0.42;对于心理压力方面,身体活动显示的效果量为-0.60。另外,不同强度的运动,对于忧郁症状的改善效果也不同,例如低、中、高强度运动的效果量分别为-0.22、-0.56、-0.70,效果量随强度增加而提升。

而随着运动干预时间增加,效果量则有减弱趋势:短期干预(≤12周)、中期干预(12至23周)与长期干预(≥24周),效果量分别是-0.84、-0.46、-0.28。不同频率的运动对效果量的影响,高(每周5~7次)、中(每周4~5次)、低(每周少于4次)频率的效果量分别为-0.76、-1.12、-0.47,高频率运动未必能获得最高的效果量。

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某些特定族群的效果特别显著,包括忧郁患者、HIV感染者、肾病患者及孕产妇,鼓励有关单位可将运动做为治疗忧郁症的主要方法。姜冠宇医师补充,运动有助于新陈代谢、增加多巴胺与血清素的浓度,进而帮助提振心情与正向思考。

生活陷入泥沼停滞不前?善用心理咨商资源摆脱困境

若因内外在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发生病态、日常生活停滞不前,则应勇于求助就医。姜冠宇医师表示,此时不妨多利用卫福部提供的3次免费心理咨商;虽然该政策的「鼓励效果」大于「治疗效果」,但对有心理问题的中壮年族群而言,无非是重要的第一步。

另外,目前心理咨商管道众多,可与专业人员讨论是否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让创伤或内心的纠结逐步化解。「要注意的是,人生的课题只会接踵而至,不要有错误的期望认为,透过几次咨商就能把问题解决。心理咨商会有帮助,但你要有相当的『愿付成本』投入!」

最后,姜冠宇医师表示,若想促使心灵成长,并没有「一体适用」的答案,建议透过正向的社交、运动训练获得支持感,在当下培养正向且无惧的态度。另外,只要参与特定团体时,感到有些许的不适感,「那就是不对的环境或人或团体!请你赶快离开,强硬拒绝他们进入你的领域。」

资料来源:

姜冠宇医师-Facebook粉丝专页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depression, anxiety and distress: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本文经授权转自:潮健康《不必花大钱上课也能「心灵成长」? 医教1招最有用:代谢、内分泌都变好了》

延伸阅读:

不只练习冥想、运动有用! 专家揭:幸福感可以透过「7件事」培养

看到新闻就担心罹病? 研究提醒:「虑病症」死亡风险高84%! 与压力、焦虑影响内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