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水资源危机!生计连带受影响 民怨:世界毁灭了

▲几千年来青翠葱郁的哈茅湖湿地,近年来却受到严重破坏。(图/翻摄自网路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伊朗当局在1960年代曾与欧洲国家的保育人士推行湿地保育,在他们的促成下,世界将近160国家在1970年2月2日,于伊朗签订「拉姆萨尔公约」。然而,曾经身为领头羊的伊朗,近年来湿地几乎被破坏殆尽,不仅令生态受到破坏、不少民众更因此无以维生。

在伊朗与阿富汗交界的哈茅湖湿地(Hamoun Wetlands)历史悠久,不仅孕育拜火教,也是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史诗巨作《列王书》的场景。即便哈茅湖湿地自古以来青翠葱郁,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土地却变得干裂、沙尘满布、偶尔还能看见废弃的小船

据悉,15年来的干旱、阿富汗在附近的大坝工程,再加上湿地管理不善,是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对当地赖捕鱼、畜牧,甚至是打猎为生的民众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一名26岁的女性玛雅(Somayyeh)说,「我们活着但我们几乎没有办法生存,哈茅湖给不了我们生计,而是尘土以及悲剧!」

哈茅湖遭到破坏不仅只于生态改变,以及民众生计受到影响,它暗示着整个伊朗的水资源,都受到了破坏。就连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都说,「这将是国家未来最大的挑战!」

鲁哈尼会这样断言不是没有原因,在过去的40年,伊朗国家人口翻倍达7700万,但降雨量却狂跌了16%;年约200公厘的降雨量不仅只达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一,其中有75%的降雨更落在伊朗25%的地区而已。在多重打击下,伊朗有74%的湿地已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对生计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沙尘暴,让当地民众暴露于呼吸系统疾病高风险之中。

哈茅湖湿地附近的居民近年来饱受贫穷之苦,虽然日子苦不堪言,但专家乐观的认为,透过兴建水坝,以及近来核子协议达成共识,都有望帮助改善当地的水资源与湿地惨况。一来水坝能够分散湿地水流,二来西方国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后,获得国外资金技术支援也较以往容易。

不过,当地的人们可不这么想,24岁的纳斯林(Nasrin)说,「贫穷与沙尘暴让我对婚姻与好的生活品质不再抱任何期待,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毁灭了。」

据悉,在伊朗日前才刚与五常加一(英、美、中、俄、法、德)签订核子协议,伊朗答应以拆除3分之2已经安装的离心机、减少98%低浓度浓缩铀与给与联合国人员检验核子设施权限,以换取国际社会对该国解除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