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险」该保吗?猝死案例频传 专家提醒这两种人该保

▲保险法专家刘北元呼吁,还没保医疗险、保障额度低的人需要投保疫苗险。(示意图/记者黄克翔摄)

记者陈依旻/台北报导

各县市开放高龄者施打疫苗,但至今已有多人接种后猝死,今(18)日嘉义县中埔乡某安养中心85岁钟姓老妇17日接种,今日上午被安养中心照服员发现失去意识,随即由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但到院已无呼吸心跳,相关案例引发人心惶惶,也疑惑「疫苗险」该不该保?对此,台湾《保险法》权威、北宇管顾总经理刘北元提醒,尚未购买医疗险、或保障额度偏低的人该保。

另外,刘北元指出,从投保目的来说,会想为自己规划疫苗险,是为了转嫁疫苗施打后出现不良事件会发生的损失,这种损失一个是工作收入损失,另一个则是医疗费用支出,民众在规划疫苗险应厘清「疫苗险的理赔标准」,以及「自身医疗险保障是否足够」两大盲点以及评估4大关键,「有需求再投保」,才能发挥效益。关键一,必须住院才能获得疫苗险理赔;面对近期因疫苗注射而猝死的案例频传,民众难免会急着想要购买疫苗险,来为自己增加保障,但许多人却忘了思考自己是否需要购买疫苗险。

刘北元表示,目前市面上疫苗险的理赔项目,多数都从住院开始提供,也就是说,若不是严重到需要住院,疫苗险是不会被启动的,根据英国温顿风险中心(winton centre for risk and evidence communication)所做的分析比较,截至4月底的英国临床资料,60到69岁的人,施打AZ疫苗产生血栓的机率是百万分之8,而在低暴露情况中,死于新冠肺炎(COVID-19)的机率是百万分之141,死于交通意外的机率是百万分之23,被雷打到的机率则是百万分之1,因此,施打AZ疫苗产生血栓的机率,大约比被雷打到的机率略高一些,但比死于交通意外低,刘北元提醒,到底该不该投保疫苗险?想要投保疫苗险的人,可从上述各种情境的发生机率,加以评估。关键二,是否提供工作收入损失补偿;疫苗不良事件可能导致工作收入损失,但大多数的疫苗险并未将其纳入理赔范围,若是非常重视工作收入的人,想投保疫苗险前,应问清楚保单的承保范围是否以住院为理赔的要件,以及是否有涵盖工作收入损失。关键三,有无医疗险;刘北元指出,疫苗险的理赔项目大致上有住院日额、慰问金、加护病房增额给付及丧葬费用,住院日额项目对于平日就已经相当重视医疗险的人来看,似乎并无绝对的必要性,因为一般医疗险的保障在被保险人出现疫苗不良事件时,也会被启动,所以,只有尚未购买医疗险、或是保障额度偏低的人,才真正需要考虑投保疫苗险。关键四,疫苗险、意外险理赔申请「举证责任差很大」;刘北元表示,一旦注射疫苗后发生不良反应,疫苗险与意外险是否启动理赔的最大差别,就在两者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举证,根据福部疾病管制署网站内容,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后,发生任何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有时序相关(接种「后」发生),但不一定存在着因果关联性,从法律角度来看较宽松,反之,若是在注射疫苗后死亡,要申请意外险理赔,依目前法院实务做法,恐怕就要受益人证明被保险人的死亡与疫苗的注射有因果关系。刘北元进一步强调,这种证明的责任,不仅仅是疫苗险不良事件中,时间顺序上的说明,而是要有科学上的论证基础,因此受益人负担的举证责任异常沉重。未来,若没有官方出面协助疫苗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认定,或是法官依法减轻受益人的举证责任,对于意外险的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而言,恐怕会是一场旷日费时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