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在日本

(图/读者提供)

针对教育部大幅删减文言文课,北一女教师区桂芝日前痛批108课纲「无耻」的言论引起风波。部分网媒和SNS还扯到我们日本的汉文教育,所以今天,分享各位我所感受到的汉文和咱们日本之间的距离。

一般日本人在九年义务教育体系内,要学官方指定之「改定常用汉字表」的2136个汉字(4388套音训读音)。从小学开始教根据中国古典的成语「故事成语」。例如,「矛盾」、「四面楚歌」、「画龙点睛」等较简单的成语,其中有包含「蛇足(画蛇添足)」、「杞忧(杞人忧天)」等已日化的成语。

上了中学以后,就在「国语」课开始教「古文」。古文有两种,一种是《竹取物语》、《徒然草》、《枕草子》,以及俳句、和歌等日本古典文学,另一种是包括唐诗在内的汉文。意思就是,一般日本人在义务教育的阶段务必要接受汉文课。到了中学二年级就要开始学习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盛唐四大家之代表作,以及论语的几篇文章。

走上近代化的日本,积极模仿西方列强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向往和推崇的情感大幅降低,但传统日本知识界,透过长年积累汉学基础的教育模式,将汉文的内涵深刻内在化,至此,即使日人的对华思绪变迁,但是知识界不会放弃传统汉文的精髓。将西方概念翻译成日文时,也灵活地运用汉学的精华,如此,高度汉文涵养丰富日本的精神境界。像我父辈以上(战败前出身)的日本人来说,理解背诵多少汉诗(唐诗宋词等旧体诗),读过几篇中国古典,均为测试教养的一套方法。

我小学几年级的时候,刚好是8月15日的「终战纪念日」,电视播放有关日本战败的纪录片,还是专题报导,其中一个受访者以「国破山河在」的用词叙述战败时的感触,家母在当场向我们兄弟解释《春望》是杜甫的作品,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咏唱该作。她当年在中学教理科,大学也攻读化工系的,但对她们传统日人来说,对黄鹤楼和寒山寺都不陌生,《西游记》、《三国志》、《水浒传》(在日本看过《红楼梦》的人不多)的故事都属于「常识」的范畴。

如今,有机会踏进日本的实体书店,就不难发现以《孙子兵法》或者诸葛亮孔明的故事来解释战略、运用《论语》谈商业伦理等商业书十分受到欢迎。

家父退休前都在中学教国文,退休后也在高中教古文。他完全不会说中文,但可以教汉文,也教了快半世纪了。我听他的学生讲,家父在课堂上说过:我们为与祖先对话,而学古文,祖先大量吸收汉文的精髓,所以不学汉文就不能好好跟祖先对话。此时,我了解到,对我们东亚社会来说,汉文的地位跟拉丁文差不多的,中国古典就拥有与西方的新旧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一般之分量。当然,随着年代的变迁,汉文的显现率也许不如以前,但核心文化中的价值却永远存在。(作者为旅台资深日本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