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从识别到干预,构建健康心理社会
近日,上海市的抑郁症患病率达到了令人震惊的 11.8%,在全国名列前茅。据《2023 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统计,中国目前有 9500 万抑郁症患者,其中青少年患者超过 2800 万,占总数的 30.28%。相比之下,四川、广东、东北三省、天津、重庆等省市的患病率均低于 5%,而上海、江苏、湖北、河南、山西、山东六省的患病率则均超过 10%。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其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竞争压力被认为是抑郁症高发的重要原因。
全球抑郁症流行病学数据
抑郁症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 2.64 亿人患有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 3.8%。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抑郁症的发病率都有显著增加的趋势。
中国各省市抑郁症发病率
根据《2023 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不同省市的抑郁症发病率如下:
上海:11.8%
江苏:10.5%
湖北:10.2%
河南:10.1%
山西:10.0%
山东:10.0%
四川、广东、东北三省、天津、重庆:低于 5%
抑郁症高发的现实原因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上海和北京,居民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
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和不和谐的家庭环境。
缺乏社会支持: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很多人缺乏有效的社交支持系统。
健康教育不足: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不足,很多人难以正确识别和处理心理问题,延误了治疗。
抑郁症缓解的有效策略
早期识别和干预: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筛查和评估系统,特别是在学校和社区层面,及时发现潜在患者。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
增加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抑郁症患者的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心理咨询和志愿者服务。
优化治疗手段:医疗机构应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和新兴的快速抗抑郁技术,其中 “中西结合脑神经元平衡调控疗法” 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中西结合脑神经元平衡调控疗法
中西结合脑神经元平衡调控疗法(Integrated Chinese Western Brain Neuronal Balance Regulation Therapy,简写 NBRT)是一种结合了现代医学技术和中医神经平衡理论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旨在通过多种手段调节大脑神经元的平衡状态,从而改善、调节精神心理疾病神经系统的功能。
原理
神经递质磁波调节原理:利用特定频率、波长、重复刺激的磁波影响大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吸收,从而达到平衡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目的。
生物电神经刺激原理:通过施加适量的电流或电磁场刺激特定的神经细胞或神经通路,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中医神经穴位平衡调控原理:结合中医经络平衡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以达到脑神经、躯体神经和交感、副交感神经动态平衡的状态。
特点
精确设置:通过精确设置磁波的频谱、功率、重复间隔时间,以及生物电的参数,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靶向刺激:直接作用于目标区域的大脑神经元,通过刺激和调节特定神经元细胞群的功能,实现精准治疗。
多角度调节:综合运用多种物理手段,包括磁波、生物电等,从多个层面促进神经元功能及其神经递质分泌的自我调节。
动态平衡:促进大脑神经元调节功能达到动态平衡,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稳定状态。
效果
认知功能提升:改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
情绪稳定: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症状。
行为调节:帮助控制冲动行为、提高社交技能等。
睡眠改善:调节睡眠周期,提高睡眠质量。
症状减轻:显著减轻或消除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
优势
综合治疗:整合了多种先进疗法的优点,包括新斯坦福疗法、神经元平衡治疗法、中医穴位微分子渗透疗法和生物电神经刺激疗法,形成一套全面的治疗体系。
规避局限性:避免了单一疗法可能存在的局限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
无痛无创:采用非侵入性的物理手段,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安全性高:由于没有使用药物,因此避免了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高效便捷: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疗程较短,且易于实施。
临床应用
该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展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目前仅在少数省人民医院、国际医院、三甲专科医院、大型医疗集团精神心理中心、精神心理科获得率先运用。可应用于多种精神心理疾病、睡眠障碍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中,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障碍、睡眠障碍、心理障碍等。由于其独特的治疗机制和显著的疗效,获得了患者和医生的一致好评。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和中国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发病率高居不下。通过早期识别、健康教育、增加社会支持和优化治疗手段(包括推广中西结合脑神经元平衡调控疗法等),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重视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和重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