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高血压老忘吃药?医提治疗「新建议」:做一次=永久减2颗药
63岁的黄先生有1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虽持续用药,但血压始终起伏不定,有时收缩压甚至飙破180毫米汞柱。6年前他发现自己耐力变差,每爬一层楼梯就要休息,怀疑是心肌梗塞作祟,进而就医检查,后在医师建议下接受导管治疗,至今收缩压皆控制在130毫米汞柱,再也不会像坐云霄飞车般陡升陡降。
根据卫福部统计,高血压居国人十大死因第8位,但死亡率却逐年上升。今(17)日正逢高血压日,台湾高血压学会与中华民国心脏学会共同呼吁,民众不仅要知道自己的血压,高血压患者更应配合医嘱「稳压」,降低中风、心肌梗塞、主动脉剥离等风险。
收治患者的台湾高血压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王宗道表示,台湾超过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压,但近500万患者中,却有1/3不知自己罹病;已知高血压患者中,能够控制良好的也仅在3至5成。
▲高血压老忘吃药?医提治疗「新建议」:做一次=永久减2颗药。(图/记者严云岑摄)
高血压稳定控制好处多!王宗道指出,完全正常的血压应介于80至120毫米汞柱,但对于高血压患者,只要控制在90至140毫米汞柱以下就达标。临床研究显示,门诊血压降10毫米汞柱,就能降低25%心衰竭发生率,而现有降压药物,平均吃一颗就达标。
不过,并非所以人都能靠药物稳压,黄先生就是其中一例,在50多岁确诊高血压后,连续换了4、5种药物都没效,血压还经常飙到180毫米汞柱。因此,在医师询问「想不想试试新的导管治疗?」他一口答应,术后配合药物控制,近年来血压都能维持在120、130毫米汞柱左右,每次回诊都能顺利过关。
王宗道表示,台湾高血压学会与中华民国心脏医学会自2017年起,就领先全球将「高血压导管治疗」列入治疗指引,只要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达最高剂量、持续1个月血压仍无法控制,或者无法按时服药、难以忍受副作用等,都可在医师建议下施作。台湾至今已累积190例案例,术后平均降压效果,相当于服用1.5到2颗降压药,惟手术尚无健保给付,需自费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