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打造富有成效的“社会课堂”
大学生期待怎样的“社会课堂”?近期,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70.64%的受访大学生希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涵盖专业相关的实践项目和案例研究,62.11%期待设置企业实习和行业体验,61.29%希望包含社会问题调研和社会服务活动,52.21%更看重跨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拓展,48.10%更青睐创新和创业项目的实践机会。该调研数据背后折射出大学生对“社会课堂”的期待,值得深思。
为什么大学生会对“社会课堂”有诸多期待?一是贴近实际,适应兴趣培养的需要。“社会课堂”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平台,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认识社会,适应信念强化的需要。社会大课堂的现实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大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开始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既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也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锻炼能力,适应素质提升的需要。“社会课堂”往往会涉及各种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在社会服务、实习实践等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等能力及创新思维,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四是服务社会,适应价值实现的需要。“社会课堂”搭建起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将校内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技能储备,通过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贡献社会,来获得成就感和实现自身价值。
简而言之,“社会课堂”对大学生而言,是其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重要途径,能够弥补校内课堂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满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种需求。因此,青年学生群体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社会大课堂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能够将大学生从封闭式的校园成长圈中解放出来,让其在社会磨炼中学习和成长。但就实际而言,“社会课堂”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使得不同地区、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距。如偏远或欠发达地区,“社会课堂”的资源和设施相对匮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一些学校或地区也可能缺乏足够的经费来支持“社会课堂”的日常开展。又如,教学设计容易影响教学效果。部分“社会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上社会实践教学可能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连贯性的学习计划,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碎片化、教学效果不佳。再有,“社会课堂”容易忽视个体差异。“社会课堂”没有“围墙”和“单间”,多是以集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出现,可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使得学生个体学习收获存在差异。此外,“社会课堂”还因其社会性、开放性等因素,客观上导致了实践活动存在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调查显示,76.69%的受访者希望社会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岗位,68.94%期待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60.93%希望建立社会实践的法律保障和权益保护,49.02%建议通过媒体宣传提高社会实践的社会认可度……这些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课堂”设置的期待,就是一种“需求侧”的呼声,为学校乃至于全社会共建“社会课堂”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直面学生的呼声,社会、学校及政府应携手合作。要从提供实践岗位、解决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有效的“社会课堂”,满足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期待和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拓展社会实践基地,丰富社会实践资源,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设计,实现“社会课堂”与校内课程的有效衔接。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区、公益组织等设立实践岗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和环境中进行实践,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在资金和政策支持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提供资金补助、活动场地等。同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设立奖学金、学分认定等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加大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引入社会资金支持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权益保障方面,要推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权益,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险制度,为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意外伤害、医疗保险等保障,解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构建一个真正富有成效的“社会课堂”,还要深度契合学生需求与成长规律,从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洞察学生需求,紧密贴合成长规律,并紧扣实践目标,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其中茁壮成长。要紧扣实践目标,引导教育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涵养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勇担使命的大情怀,将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劳动生产、创新创业等活动中,把基层实践培塑成青年学生向往的课堂,这也是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有效方式。
(作者系衡阳师范学院宣传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13日 第02版
作者: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