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鹰高教机改良自IDF

IDF战机起降操演的画面。(本报资料照片)

「勇鹰」新式高教机在志航基地展示动态性能。(本报资料照片)

IDF是汉翔公司的主力产品,多年以来,汉翔公司仍然持续推进IDF的改良与升级的可能,这是IDF升级的「翔展」计划、勇鹰教练机计划。

在完成经国号战斗机研发,并顺利完成量产后,首批IDF战机也进入服役中期,必须规画性能提升。于是国防部提出70亿元的「翔升计划」,由中科院、汉翔公司升级IDF的航电与武器设备,金龙53雷达增加搜索模式与瞄准能力,先进彩色数位化航电系统及新型32位元飞控电脑,并增加天剑2型飞弹的携带数量,从2枚增加到4枚。

根据汉翔公司的官方说法,2001年起,汉翔将2架IDF进行改造工程,称为「翔升计划」,于2007年对外公开,后来该专案因可能购得F-16而先暂停,但美国欧巴马政府终究并提出军售F-16,因此留下来的预算就成为IDF的升级经费,称为「翔展一号」专案,2011年起先从较新的IDF开始进行,于2013年完成。之后,较旧的IDF也展开升级工作,称为「翔展二号」专案,于2014年开始至2017完成。自此,全部的IDF皆已升级。

AT-3教练机于1984年服役,至2014年即满30年,已到寿期后段,于是汉翔提出以IDF为基础,不安装后燃器引擎,增加机内油料的「XAT-5」教练机方案,2017年获得合约,经民众票选,定名「勇鹰教练机」,目前生产量已接近30架。

在勇鹰教练机已生产到一定的规模后,汉翔公司也在考虑下一代的自制战机,也就是俗称的「ADF先进防卫战机」,目前外界对ADF的进度并不清楚,据空军与汉翔的说法,ADF将会考量雷达匿踪外型,内载弹舱,先进电子系统与主动相控阵雷达,以及大推力引擎。

关于大推力引擎的部分,中科院有一个「织女星专案」,计划以F125引擎做为基础,结合我们已知的冶金与锻造工艺,试图增加引擎长度与风扇直径,并且把原本压缩段的「4级轴流式、1级离心」,改为全轴流设计,如此将可增加压缩进气量,好提升推力。但是自制航空引擎是门槛极高的专业,放眼全球也仅有美国普惠、通用,英国劳斯莱斯,法国赛峰,与俄罗斯土星科研联合体有能力生产,甚至日本的石川岛播磨重工,在过去也都是自美国技术移转,而非全自产。中科院的织女星专案能否突破困境迎来成功,这是相当具有挑战的。另一种看法认为,或许织女星专案在本质上,就是推动美国提供新引擎的引子,只有自己也掌握了相仿的技术,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军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