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的关键时刻

作者 | 山竹

出品 | 锌产业(公众号:xinchanye2021)

12月13日,特斯拉在官方推特上更新了一则人形机器人视频,视频中:

赶在今年年底上线的二代擎天柱圆润了许多,动作也丝滑了许多,灵巧手对压力的控制,已经能够让它很好地握住一个鸡蛋。

这是马斯克带头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的第二年,这一年,在政策春风和资本追捧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了一波空前利好。

优必选就是这波利好趋势中的一个受益者。

2022年9月,特斯拉坐在钢铁支架上的一代人形机器人,在三位Gentleman的推扶下缓缓移动到了特斯拉AI Day的舞台中央。

这台当时空有一副好皮囊、还没什么特殊技能的机器人,名叫Optimus,也就是擎天柱。

在擎天柱出场之前,马斯克还让擎天柱的“弟弟”,大黄蜂(Bumblebee)上台秀了秀肌肉。

大黄蜂是特斯拉采用现成部件制造出的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特点在于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通过大黄蜂,马斯克意在向全世界展示特斯拉团队在人形机器人上的“软实力”。

在这一天特斯拉AI Day的舞台上,大黄蜂和擎天柱就像是一个时代的交替:

大黄蜂尽可能集成了“史前文明”的技术结晶,擎天柱则昭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更重要的是,擎天柱之后,全球进入到了一个试图通过人工智能创造机器人文明的新时期。

作为世界工厂,人形机器人在中国同样得到了高度重视,关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在这一年相继颁布。

2023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

到2025年,要在「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

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这一《指导意见》的印发,为国内各省市下一步经济发展规划和技术产业投资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的模式,更是成了不少城市规划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北京、上海和深圳。

深圳是在2022年6月印发的《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5年,要新增1个省级或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20家企业技术中心。

今年5月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再次指出,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优势,开展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上海是在2023年3月印发的《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推荐目录中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北京是在2023年6月印发的《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这个速度究竟有多快呢?

就在上个月,11月2日,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在亦庄成立。

如此空前利好时机,让原本研发投入巨大、却又没有商业化体系支撑的人形机器人团队,一时成了香饽饽。

无数创业团队疯狂涌入,为数不多的人形机器人“原住民”,更是成了各地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组建产业基地争抢对象。

优必选就是这样一个在各种欢呼声、质疑声中,坚持到了“擎天柱时代”的团队。

在周剑的自述采访中,创办优必选前,他曾在德国迈克威力机械集团做到了中国大区经理,后又创业,做的仍是自动化生产线产品。

创立优必选,是2012年的事儿。

在这之前,2008年在日本逛展期间看到的人形机器人表演给他带来的触动,让他下定决心创业做人形机器人,不过,当时他创业做的是小型人形机器人,也就是后来的Alpha 1S。

硬件创业由来以烧钱著称,人形机器人更不例外,哪怕只是被人戏称为玩具的小型人形机器人。

因而,最初创业那几年,周剑将之前赚到的所有身家都投了进去,还有了后来变卖豪宅、豪车的艰难经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周剑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向媒体坦言“后悔过”,但已是“骑虎难下”。

好在当时人形机器人还是个新鲜玩意,Alpha 1S上市后,年出货量一度卖到了五六万台,其中有一大半被优必选卖到了海外,由此也吸引了启明、鼎轩、科大讯飞等的投资输血。

决定立项研发大型人形机器人,是2015年8月的事儿。

放眼全球,当时除了网红波士顿动力Atlas在YouTube上几个刷屏的视频外,大多数大型人形机器人还在顶级高校实验室中,真正有胆量从原型机起步尝试将大型人形机器人拉入真实世界的团队少之又少。

就机器人产业发展而言,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儿,但也是一件五年、十年内都无法看到商业化前景的事儿。

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大多数进入这一领域的商业团队,都会倒在大型人形机器人推开商业世界大门之前。

优必选是在2016年6月完成第一台大型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的。

当时这台只有下半身的“人形机器人”身高1.2m,重20kg,拥有12个自由度的两条大长腿,主要是为了验证人形机器人的行走能力,也就是步态算法。

作为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步态算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能不能“走起来”、能够“走几步”。

在这方面,国际上一直有一个以机器人足球赛为命题的大赛——RoboCup。

优必选也是在这场大赛中与清华大学赵明国教授团队结缘,两个团队不仅在之后联合组成了火神队(Hephaestus),多次拿下过这一比赛人形机器人Adult Size组技术挑战赛的亚军,还一起在算法上有了深入合作。

不过,研发大型人形机器人是一个远比研发小型人形机器人更烧钱的项目,为此,优必选制定了一条“COO养CTO”的企业发展路线,实际上就是,赚钱做研发。

至于如何赚钱,优必选找到了一个还不错的赛道,教育机器人赛道。

周剑创业之初做的第一台机器人Alpha 1S,其实就自带编程能力,只不过在Alpha 1S上市后,这款产品一度被消费者当作高端玩具来购入。

然而,随着那几年软件开发市场高速膨胀,编程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大热,尤其是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编程课程进入中小学后,编程机器人顺理成章成了当时的黄金赛道。

不过,优必选真正的业务发展转折点,是在2016年。

这一年,540台Alpha 1S登上春晚舞台献舞,让优必选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春晚不仅让优必选机器人销量暴增,也为其带来了诸多合作机会。

例如,优必选与迪士尼联名,与亚马逊合作,而其旗下另一个STEM教育编程机器人系列产品,JIMU机器人甚至进入到了苹果全球近500家线下门店中。

也是在2016年,优必选完成了1亿美元融资,估值提升到了10亿美元,官宣了清华大学赵国明教授和悉尼大学陶大程教授的加盟。

周剑在2016年年底的战略发布会上的演讲中豪言称,“2016年,优必选销售额为3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10-15亿元。”

至此,优必选光环加身,开始奔着一家真正的独角兽企业而去。

2019年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是极其特殊的一年。

这一年,在经过多番筹备后,一个名为科创板的新版块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

毫无疑问,科创板为鼓励科技创新在上交所单独设立的一个新版块,证监会在2019年1月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

科创板将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也是在这时,优必选筹备上市的消息得到了证实。

周剑在2019年2月的一次发布会上,明确指出,“优必选今年将以100亿的估值争取在国内上市。”

彼时,业界普遍认为,优必选有可能在科创板上市,甚至有媒体猜测,优必选可能是科创板第一批上市公司。

然而,事与愿违。

2019年3月22日,上交所公布受理的9家申请科创板上市企业名单,名单中没有优必选;

2019年3月27日,上交所公布受理的8家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名单,名单中依然没有优必选。

直到2019年4月,优必选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上市辅导备案,正式进入上市辅导期。

这是优必选第一次接受上市辅导,这次长达两年的上市辅导,在2021年2月以优必选上市辅导机构中金一则“终止对优必选辅导工作的报告”告终。

优必选最终没能在A股上市,但在这两年里,优必选大型人形机器人进行了多次迭代。

美国消费电子展,每年都会有来自全球的科技公司展示他们最前沿的技术和产品,在CES 2019上,优必选展示了一款1.45米高、全身拥有36个伺服电机的完整的人形机器人。

这款人形机器人名为Walker,是在CES 2018上展示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升级版,这次加上双臂的人形机器人在CES上展示了开冰相门、递雨伞、递薯片等动作,甚至还能摆出一些舞蹈动作。

2019年的优必选Walker在外形上已经很接近人们对于机器人的幻想,也能够摆出一些人类熟悉的动作,但这样的人形机器人,离进入家庭依旧十分遥远。

对此,周剑在2020年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也表示,“要进入家庭服务,至少还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不过,作为一家成立十年,累计融资数十亿,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之路,显然无法再等10年。

2023年1月31日晚,优必选再次递交招股书,这次,优必选选择的是港交所。

从公开披露的招股书中,锌产业找到了以下几个关键信息:

1、优必选已有1750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专利,其中有350项是海外专利;

2、教育和物流机器人在2020-2022年企业营收占比依次为84.4%、79.8%、77.3%;

3、Walker系列在2020-2022年销售额占比分别为0.1%、1.1%、4.8%,其中,2021年卖出了1台整机,2022年卖出了8台整机;

4、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7.4亿元、8.2亿元、10.1亿元,研发支出分别为4.3亿元、5.2亿元、4.3亿元,亏损分别为7.1亿元、9.2亿元、9.9亿元。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优必选依然以教育机器人为主要营收来源,人形机器人研发投入依然巨大,而即便优必选每年有数亿元的营收,也难以覆盖其高昂的研发、营销等投入。

入不敷出,依然是像优选这样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的普遍现状。

要想继续将人形机器人研发下去,就需要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继续融资或上市。

前者,优必选在近几年进一步推出了面向消杀物流、工业制造、健康养老等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后者,优必选终于在今年12月1日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预计在12月29日正式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优必选上市之前,亦庄国投又为优必选注资5亿元,在此之前,优必选除了是深圳这几年力推的城市名片类企业外,还参与到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中。

而在今年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的大潮下,在具身智能的热潮中,在各地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

要鼓励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支持人形机器人企业上市,推动以骨干人形机器人企业牵头并整合资源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2023年对于机器人企业,尤其人形机器人企业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窗口期。

也就是在人形机器人创业热,老牌机器人企业纷纷宣布2023年年底量产人形机器人时,顶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名头的优必选终于等到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