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光电蔓生毁环境 80学者连署 反对强推农地种电

忧心太阳光电蔓生,学者专家发起能源公正转型声明连署行动,呼吁建立明确的绿能发展区位画设原则与总量管理。(本报资料照片)

太阳光电不断蔓生!为达到2025年太阳光电20GW目标,近日传出经济部欲画设绿能发展区,学界担忧破坏农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20日举办「能源公正转型声明公开论坛」,共24间大学、40系所、80名学者专家连署声明,呼吁政府「建立明确的绿能发展区位画设原则与总量管理」、「以科学证据为本,计划引导绿能发展区画设」、「订定光电案场设计与营运管理规范」及「落实既有光电案场社会与环境责任及资讯揭露」。

内政部营建署表示,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转型重点方向,国土计划将依据能源主管机关所提绿能发展政策。经济部回应,正研拟「能源用地白皮书」,规画2025年后中长期光电发展政策,预计今年下半年透过社会沟通平台,广纳各方建议,将太阳光电用地需求纳入国土规画架构下。

为提高太阳光电发电量占比,政府2015年起陆续修法,以不同名目画设专区,放宽土地使用管制释出农地,近期更传出欲画设绿能发展区。学界指出,依国发会规画,2050年光电要达40GW至80GW,推估需2万至6万公顷土地,若依专区1/4土地可开发为光电区域,全台绿能发展区面积恐达双北土地面积总和。

会议主持人、成大都市计划学系副教授黄伟茹表示,农委会称要指定低地区供经济部画设绿能发展区,但不应给一张空白支票,应该具体说明清楚标准是什么?经什么程序画设?

政大地政学系副教授戴秀雄认为,再生能源是否需政策环评?案场需要个案环评吗?现行仅渔电共生太阳能场需环社检核,却无任何法令依据,且难以后续监督,仅行政契约约束可能不够。

成大生命科学系教授李亚夫指出,国内缺乏光电对生态影响的长期评估与监测,且无法清晰论证两者关联,农电共生等政策忽略农村生态系与田野高度连结,以形成共同体系,当架设光电板致大面积改变地貌,可能冲击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环境。

对此,营建署回应,将召集相关专家学者讨论,并会商经济部能源局等确认绿能发展总量后,尽速提报内政部国土审议会讨论,未来也将纳入各级国土计划通盘检讨。

经济部指出,中央盘点画设绿能发展区,以俗称「风头水尾」农作生产条件较差地区,就土壤已中高盐化及已长期闲置荒废的鱼塭土地提供评估设置光电,再排除环境敏感范围区域,共同严谨审定可执行区位,至2025年为止,光电中大型案场是以渔电共生为主。